十月二十六日,瑞伯颱風剛過,芭比絲接踵而至,全台灣大風大雨,位於南台灣的台南科學園區,第一家量產的廠商││怡安科技當天出貨,邀請行政院祕書長張有惠、經濟部長王志剛、台南縣長陳唐山等官員蒞臨,並宣布集團的識別系統。
十一點半剪綵結束以後,所有的人都移進屋內,這時候,外面突然颳起大風,花籃全部倒塌,連搭建的雨棚也被吹翻,台南縣長陳唐山看到這個情景,開玩笑的說:「佳和有通天的本領。」
怡安、南茂互別苗頭
當天的情景看起來有點神奇,不過,怡安科技確實搶到南科第一家量產的廠商名號,為在地人爭到了面子,也讓隔鄰的南茂痛失第一的良機,據當地廠商說,怡安、南茂兩家廠商雖然業務截然不同,一家做通訊、一家做封裝,根本不是競爭對手,但是,這次在搶「南科第一」的名聲上,兩家卻是明爭暗鬥,好不熱鬧。
南茂為了要搶到第一家量產,請了三組人馬趕工,不過,怡安卻因為有自已的營造公司││猛輝營造,不論在趕工時效、公共安全規定方面,都很容易溝通,因為是「自己人」,另外,怡安之前不斷對外放話說,量產日期在十月十一日,內部人士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為了讓「強敵」提早棄守,怡安遲遲不鬆口,最後,真的搶到第一,南茂正式量產整整晚了一個月,不知道是不是障眼法奏效。
不過,對於佳和集團來說,怡安科技量產只是集團的大事之一,當天最重要的是宣布集團的對外識別系統,代表佳和集團邁向下一個世紀的雄心。
佳和、怡華是國內老牌的紡織公司,佳和是整個集團最早上市的公司,但是,怡華才是集團最早成立的公司,怡華成立於五十七年,生產短纖布、毛紗及染料,是國內最大的梳毛紡廠,也是第二大染料廠,最近幾年本業景氣不好,連虧三年,今年開始轉虧為盈,但不是靠本業,而是靠轉投資事業收益入帳,上半年才小賺兩千萬元。
佳和雖然比怡華晚四年成立,不過,最近幾年集團發展幾乎是以佳和為主,而且,佳和的獲利能力也比怡華好很多,今年長纖厚中布拜景氣之賜,價格比去年同期多出二十元,占營業額六成比重的短纖布價格也上揚,使得佳和上半年營業利益(本業)比去年同期大賺兩倍多,加上業外收益,佳和今年的營運轉機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佳和幫紡織業培養一群人才,包括創立宏和精密、現任宏遠興業總經理的葉清來,得力實業董事長楊標章、總經理胡明宗,強盛染整的董事長陳壬發,都是從佳和出來創業的,其中陳壬發更曾經擔任佳和副總經理。
佳和集團跨足營建
佳和、怡華原本只是兩家上市公司,兩家的董事長都是翁川配。翁川配在一九四六年進入新復興織布廠當學徒,為侯雨利的關門弟子,一九五五年擔任新復興總經理,後來離開新復興和張汝華共創怡華實業,五年後又和莊榮州創設佳和實業,翁川配從紡織起家,也一直固守在本業,尤其是少數一直將事業重心擺在發跡地、出生地台南的企業家。
佳和集團第一次跨出紡織本業的行業竟然是目前最不景氣的建築業,一九九三年,翁川配長子翁茂鍾建議集團可以跨入營建,經過集團三老││翁川配、莊榮州、張汝華同意之後,佳園建設就這樣成立,由莊榮州兒子莊惠文擔任總經理,莊惠文學建築,所以將他擺在集團營建領域裡,佳園建設成立五年,已經推案七十億元,大多集中在台南縣市,資本額十二億元,計畫明年中申請上櫃。
值得一提的是,佳和決定多角化經營之後,一九九四年成立總管理處,成立當時佳和集團只有怡華、佳和、怡中紡織(上海)、佳園建設等四家,但是,成立總管理處之後,四年來,集團迅速成長,集團的公司家數也從四家增加到十八家,總資本額也達一百二十億元。
集團發展的重心都由總管理處統籌,集團董事長是翁川配、副董事長是翁川配的兩位創業夥伴:張汝華、莊榮州,總經理由翁川配的長子翁茂鍾擔任,執行副總經理是翁川配的次子翁茂欽,集團的各公司也分別交由第二代負責,其中,個性比較外向,對外溝通能力強的翁茂鍾,算是集團這幾年對外發展的靈魂人物。
翁茂鍾說,整個佳和集團是由專業經理人負責,總管理處負責的事就是出錢、管理、營運計畫的擬定等,佳和集團多角化經營的原則是,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不做超過自己能力的事,翁茂鍾還打趣的說:「只要是能賺錢的事,都有興趣。」
翁茂鍾是多角化的靈魂人物
佳和集團跨入營建業是多角化的第一步,接下來翁茂鍾認為金融服務業很重要,因此,一九九五年,參與正吉證券增資,並且改組正吉證券為佳和證券,正式納入集團關係企業之一,去年申請為綜合證券公司,由於佳和證券是屬於地區性證券公司,因此,佳和集團今年又買下位於台北的永盛證券,佳和證券有七家分支機構,永盛有六家,佳和在證券的版圖又擴增一倍。
怡安科技是佳和集團跨進高科技界的第一步,生產消費性與多媒體無線通訊產品,翁茂鍾說,今年無線通訊是一個起飛革命時期,一九九四年時,因為美國有一批工程師打算回國創業,透過朋友介紹,找到佳和,經過集團內部評估,認為通訊是值得投資的行業,就這樣走進通訊領域,在竹科設立怡安科技,去年又回來集團的大本營││台南投資。
身兼怡安科技總經理的翁茂鍾說,怡安科技離集團總部不到一公里,開車大約五分鐘,是地利,時值無線產業起飛的年代,是天時。
翁茂鍾說,佳和集團預計在公元兩千年資本額將達兩百億元,營業額三百億元,利潤大約二十五億到三十億元,各公司平均發展。佳和集團旗下子公司規模都不是最大,但是,短小精幹、運作十分靈活,尤其幾個創業夥伴及第二代能夠和睦相處,更是其他集團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