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週四(12/22)拍板,停擺近3年的「小三通」明年元月分階段恢復,採專案申請方式進行。
小三通重啟,外界認為是台灣與中國間的「友善」信號,不過,美國參眾院日前才通過軍援台灣及抵禦中國威脅的法案,目前送到拜登桌上等待簽署,是否又會為美中台關係投下新變數?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分析,在台灣反中的情緒下,領導人為獲得選票沒有條件「不抗中」,但必須走向務實,儘速處理內政經濟民生、產業轉型等問題,「台灣沒條件混,全世界最沒有條件混的國家」,不能空想坐等美國救援。
小三通自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暫停,復航與否屢直接影響兩岸情感交流、商務往來以及旅遊互動,更直接牽動金門經濟發展;此外,台灣不少未報海關的貨物貿易,也都經由小三通,連動不少產業的產值。
台灣日前開放邊境,未同步恢復小三通引發,甚至逢年節未開放台商回家過年,民進黨政府屢遭在野黨質疑拉高兩岸緊張情勢。日前中國國台辦更公開拋球,稱「大陸方面沒有任何障礙,只要民進黨撤除自己設置的障礙,通航就可以恢復正常。」
然而,中國國內近期疫情大爆發,北京等各大城市陷入混亂,在野黨高層呼籲此時開放小三通,並提台灣應協助中國醫療需求,引起熱議。
行政院今宣布小三通復航,首批僅開放金門民眾、陸配及金門大學陸生,實施時間以春節前後兩周為考量,為2023年1月7日至2月6日,採專案申請方式進行,未來將視專案運作情況及疫情等因素,進行滾動檢討。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對此正面看待,台灣對所有世界開放邊境,中國也是指日可待,先由小三通小規模嘗試,「雙方關係不求回溫,至少恢復疫情前狀態」。
中國重回國際舞台 台灣所剩的務實選擇其實不多
邱師儀認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走上第三任期、對美、澳等國將會尋求溝通與交流,走向「正常化」,針對台灣議題,因一時之間也「沒轍」,預估慢慢會將步調放慢、放軟,小三通甚至有助於統戰,中國更是樂見其成。
從短期來看,美中關係短期會轉好,但2024年競爭將會加劇,台灣被世界推著走,勢必要與美國站在一起。此外,從內政上來看,台灣民眾至少有6成反中,卻有糾葛的情節,中國對內是選舉策略上好用的「工具」。
邱師儀觀察,「過去總統蔡英文在黨內用派系平衡手段,並以辣台派形象獲取人民支持,如今紅利用罄,不再需要派系妥協,成為贏得選舉紅利,逐漸走向務實的教授蔡英文」。他直言,整體來說,蔡英文在內政上沒有條件不去抗中,關鍵在抗中手段如何讓人民接受。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也認為,「民進黨政府短期時務實選擇其實不多」。
台灣陷入「後小英症候群」 學者籲內政要停止空轉
丁樹範直言,中國目前與美國、澳洲等國關係趨於穩定,台灣對中有限度「妥協」勢必成為一種趨勢,不過,現在台灣最大問題是「陷入後小英症候群」,台灣許多內政議題懸而未決,內部正當性衰退。
邱師儀也認為,台灣在地緣戰略上扮演關鍵角色,命運位置讓台灣不至完全被掏空,但台灣沒有條件混,甚至是全世界最沒條件混的國家,應儘速處理內政與產業轉型問題,讓自己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