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帛琉,這次名義雖是「拚觀光」,但各界都以「二○二四潛在總統候選人」看待。賴在一年內出訪三次,各有不同外交任務,也多了舞台與各國元首互動,賴的外交風格更被仔細檢視。
賴從選舉出身,一路從國大代表、立委再當到台南市長,眾人對賴的印象主要是地方父母官;直到賴擔任行政院長及當選副總統後,涉獵外交場合機會變多,今年在疫情期間更出訪三次。對蔡英文總統交辦的任務,賴也發揮個人風格,小心翼翼,在謹慎中達成任務。
賴清德對於交手的人、事、物,總是從細節下手,戰略是追求在不經意間「打中目標」。「賴式外交」也充分反映個人風格。
今年一月,賴奉派出訪宏都拉斯,參加新總統卡斯楚的就職典禮,當時國內評估宏都拉斯邦交不穩,但賴一見到卡斯楚,就直接提到卡斯楚女兒曾接受中華民國政府政治庇護往事,讓卡斯楚當場流淚。
這次出訪,賴清德也對帛琉總統惠恕仁的背景仔細瞭解,希望雙方見面能熱絡。賴刻意將帛琉在地象徵與惠恕仁曾提出的主張連結,在會晤時提到,惠恕仁多次公開為台灣的國際空間發聲,也在聯合國大會上特別舉帛琉特殊的「刺尾魚」做例子,認為國際社會應跟刺尾魚一樣,面臨挑戰時要集合起來、群策群力;剛好,惠恕仁當下穿了一件海洋魚群襯衫,圖案中就有刺尾魚,讓他高興地指著身上的刺尾魚說「在這裡」,兩人開心話家常。
從小細節延伸大戰略,賴清德過去處理內政時如此,如今延伸成「賴式外交」,求穩健也拚突破。
原文:轉引自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