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雄市在市長陳其邁領導下,不斷推動招商,再加上中央發展的重點計劃,使高雄成為不少產業的重點聚落。
陳其邁在《今周刊》主辦的「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中指出,地方政府在產業轉型的過程中,必須擔負起從地方跨越中央的溝通角色,或跨區域等共同合作才能解決過程中碰到的如招商、水電等問題,地方政府也不只是處理人民柴米油鹽的問題。
陳其邁指出,科技產業在高雄的城市轉型中,算是比較慢起跑的城市,他常以別的縣市長處,想著如何彎道超車,而在他上任以後,高雄2021年營業銷售總額為5兆5754億元,大幅成長1.05兆、23%,各產業投資總額也高達5000億元,讓整個產業交出亮麗成績單。
高雄產業的發展,是從既有的基礎上往前走,陳其邁表示,像高雄的金屬產業產值占全國31%、石化產值占全國24%,同時也是扣件產業、航太產業的重要產業聚落,如同航太產業在高雄生根茁壯,也翻轉外界對高雄都是傳統產業的印象。
陳其邁說,在飛機的引擎機匣套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在岡山的航太專區生產,又如扣件產業、醫材等都在路竹科學園區,除了讓傳統產業往智慧製造方面走,高雄在橋頭科學園區、仁武產業園區及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中,各有不同的產業進駐、有各類不同的專案。
提升整體薪資水平,縮短南北薪資差距
另外,台積電宣布投資高雄,除了讓原有中油土地翻轉以外,隨著南部高科技廊帶的發展,相關供應鏈廠商紛紛宣布加碼投資,包括美商英特格、德商默克等國際大廠,既有配合的上游材料廠商長興材料、長春石化,以及下游封測廠日月光,形成完整聚落。
同時結合周邊南科園區與橋頭科學園區,高雄半導體完整產業鏈將在5年內逐漸成形,包括高階研發與設計人才等需求,整體招商預計5年內創造逾4.5萬個以上優質工作機會,帶動商業、服務業等三級產業發展,進而提升整體薪資水平,縮短南北薪資差距。
高雄也正在發展電動車產業,特別是智慧電動巴士,在透過招商讓鴻海進駐後,盼能打造高雄電動車產業鏈,這將會串聯起半導體、汽車電子、精密加工及金屬材料等產業,同時高雄做智慧電動車,也並非只賣車,而是結合數據及智慧城市等面向,像智慧路燈、號誌等環境,打造智慧交通完整的解決方案,以後出海才有競爭力。
高雄在產業發展上,致力於整合形成商業模式,陳其邁說,許多專案都因為沒整合、沒有出現商業模式而沒有市場,不過,高雄在產業發展上,提供不只觀念的驗證,同時提供服務模式及商業模式驗證場域,像電動車若通過服務模式及商業模式的驗證,就得以成為能賺錢的應用服務及解決方案。
成長關鍵:政府效率及data應用是強項
至於製造業,則要有廠商願意購買服務跟產品,有可行方式才是成功的解決方案,運用服務未來晶片的設計,提供一條龍解決方案,也朝向應用服務端、系統整合端的方向走。
陳其邁最後強調,高雄得以成長的關鍵在於政府對於效率及data應用強項,像在防疫時期,高雄確診民眾從收到醫院PCR陽性通知開始,到可以領取居隔通知書只要4到5個小時,且還會根據各項資料進行輕中重症的分案,這背後支撐的就是健保署的資料庫。
陳其邁說,所有服務方案都來自於民眾的需求,若應用在產業上,高雄市府若無有效率運用資源,並嫁接到需求端或產業端上,同樣也會輸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