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事延燒至今已超過2個月,不只實體戰持續,在網路上也掀起一波虛擬戰爭,俄羅斯對烏克蘭不斷施以認知作戰的情況,早在實體戰事開打前就已然存在,而類似的場景也發現在台灣,如瑞典哥德堡大學曾在2021年的報告中指出,台灣是接受境外假訊息最頻繁的國家,且已連續蟬聯9年冠軍,這也代表中國對於台灣的認知作戰不曾間斷過。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日前在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的電節目《數字台灣》上指出,來自俄羅斯的假消息,早在俄烏戰事正開爆發前幾周,就開始大量轉發,因此這次的戰爭不是只有實體戰,網路戰爭更早於實體戰爭開打。
什麼是認知作戰?杜奕瑾解釋,公共議題的討論會有兩邊不同的意見,但隨著討論程度,兩派會慢慢會得出共識,而認知作戰進行的方針跟力量,在社交媒體上大多利用同溫層操作,利用虛假、偏激的消息,增加用戶參與程度,在偏激言論中也不時會摻雜虛假言論,如FB等不同社交媒體上的群體在受過演算法後,會被圈在自己的資訊泡泡裡,這讓有心人士在做認知上的操作會變得有效率,更容易往偏激的方向去帶,此類來自境外、意圖影響一個地區民眾的認知與行為的操作就叫作認知操作戰。
台大資工系副教授陳縕儂表示,人民接收到的資訊,有很多零碎的部份,這也造成社交媒體易於推廣偏激言論,猶如民眾對某一議題還沒有自己的立場,當某一方多餵一些觀點,民眾可能會覺得以為大家都這樣想,近而變成某一群體的一份子,這樣的群體再去反撲另一邊的言論,也因為這樣的狀況,希望以AI的方式,對於一個議題做出簡單的歸納,讓民眾看到另一個觀點。
杜奕瑾提到,台灣在亞洲的國家間,新聞自由的程度是數一數二,但是所有消息在網路上傳播,卻不會有人因受到懲罰,法規的規範還停留在廣播及電視媒體,而社群媒體的特性就是每個人看到的內容並不一樣,為演算法選擇的結果,再加上如臉書等社群平台為境外平台,因此台灣的監管有難度。
臉書在全世界的發展,都遇上兩大問題,像是詐騙廣告猖獗以及較為敏感的真實言論會被下架,難以得知言論的審查管理機制如何形成,因此,現在有些人開始要求努力去讓這些與公眾利益的重要平台,透明度能得以提升、演算法的編輯機制如何減少極端情況,且必須有第三方公正的單位可以做驗證。
除了台灣應思考臉書等社群平台是否能資料落地、審查落地、營運落地等問題外,台灣媒體也因此這些社群平台受到挑戰,像是若媒體做了很好的內容,當上到社群平台上,卻被放了認知作戰的廣告,也因此讓媒體人的創意反而被利用,且社群平台讓傳統媒體的廣告收益變得比臉書還少,將逐漸讓本地的媒體被淘汰。
陳縕儂表示,在民主國家人民會接受很多資訊,也因此人民應具備媒體識讀能力,社群平台為大平台,是我們所無法控制的,不過卻可以透過其他平台查證資訊,像是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所合作的網站《島民衛星》,可用來搜尋一些新聞議題,民眾可觀察新聞事件完整社群討論清單,歸納出是否看到的新聞都是由某一個群體推出來的,當兩邊的資訊都有了,才能對事件做出客觀的判斷。
俄烏戰爭對於台灣也有所啟發,杜奕瑾說,從英文媒體中可以看到假消息先行,對應台灣如臉書及PTT等平台,都可以從共進共出的協同行為看出那些假訊息都是呼應英文媒體的假消息。
從俄羅斯的俄訊息來源觀察,這些假消息都是先從官媒,再散播到其他的各個轉發帳號,所幸在俄烏戰事中,還有一些烏克蘭的KOL先去傳遞正確消息,而中國傳過來的假消息媒體內容也可以呼應俄羅斯,因此唯有讓當將訊息清楚呈現,讓閱聽眾有查證管道,才可能打破假消息無所不在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