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色背景搭配一隻白色蜂鳥,在大街小巷穿梭,這是台灣最大物流媒合平台Lalamove的顯眼LOGO,由機車起家的Lalamove去年整體業績成長2.2倍,創下平台歷史新高,尤其5月疫情爆發後,訂單量較疫情前成長8成。
去年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台灣負責人丁彥宇說,據了解,去年有155萬家中小企業,平時運作的很順利,碰上疫情在調貨、配送、出貨方面,卻面臨貨物塞車窘境,當時觀察到許多中小企業正學著轉型,需要以新的方式配合消費者習慣,開始找到新商機。
「台灣物流環境本來就比較成熟,可是我們一直都希望,每種類型,不論大中小企業,都可以找到最適合他們的方法去經營生意。」丁彥宇說,這一直是Lalamove的出發點。
比方說,鼓勵中型企業,可使用傳統物流搭配Lalamove即時快遞,較小型的企業,微型電商或自己做生意的工作者,就適合用單純的Lalamove服務。
談到疫情期間如何因應?丁彥宇透露,早在台灣疫情爆發半年前,就已先觀察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的布局經驗,了解到儘管一開始疫情控制的不錯,最終仍會受到影響。
因此,當時就有針對中小企業設計專屬優惠方案,希望讓業者知道,Lalamove很樂意支持並協助它們做轉型。
疫情期間,蠻多曾使用過Lalamove的使用者,透過口碑推薦,幫忙增加使用者,或是禁止內用期間,許多消費者會詢問餐廳,有無使用Lalamove外送,也積極與台北建國市場、高雄政府好家在等活動露出,盡力協助中小企業,丁彥宇說,這些都是協助Lalamove訂單成長的因素之一。
當然,面對訂單量突然變大,丁彥宇坦言,是否有足夠的人力對Lalamove來說是當時一大挑戰,於是,在去年2月開始,就提前準備台灣市場的運能,投入資源大量招募司機,讓司機可在貨運量變大的時候適應鼓勵接單措施。
目前Lalamove營收來源,一般用戶(20多萬戶)與企業用戶(2.5萬戶)各占一半,如按照目前訂單成長數量,應有再成長2至3成左右,旗下司機註冊人數約5萬人,其中,二輪車輛占75%、四輪車輛占25%。
談到四輪車輛,丁彥宇說,Lalamove自2020年起擴大四輪貨運服務,主要是發現中小型的批發零售業、電商產業等,賣家貨量通常不多、出貨量相對不穩定,傳統物流業者不一定能夠配合。
若遇到出貨量較少的時候,除了要先預約派單,還是須支出最低運費與出車費,得付同樣的價格,較不划算,對於需要緊急調貨、盡速出貨的業者來說,較缺乏彈性也不夠即時。
Lalamove抓住痛點,以單計價、按里程計價免出車費,除了同城快遞,也有跨縣市當日配服務,丁彥宇表示,目前共有5種不同車種提供服務,包含雙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地,都有開通四輪服務。
事實上,最初剛在雙北推動四輪服務時,丁彥宇透露,Lalamove曾遇到有消費者提出疑惑,質疑是否真能即時又快速送到,花費蠻多時間才成功推動,繼續拓展服務版圖,未來若西部穩定發展,會考慮將服務擴展至東部。
丁彥宇也分享,製造業、電子業、批發零售業、電商產業為四輪貨運主要產業分布,特別是「跨縣市當日配」,包含永豐餘生技、IKEA、家樂福都是客戶;觀察發現,每年6月底、9月中會有一波搬家潮,原本就有不少學生會利用Lalamove幫忙搬家,尤其四輪服務上線後,學生搬家的訂單也大幅成長。
另外,先前台灣曾面臨口罩缺貨潮,當時要調度口罩到藥局、診所,也都是使用Lalamove提供服務;餐飲或食品製造業的食材、原物料配送,以及餐點外送,使用Lalamove的比例也在疫情期間大幅成長。
最後,丁彥宇再次強調,台灣物流選擇很多,Lalamove一直希望能替中小企業找到適合的物流方案。
「相較於一些物流業者,現在都會建立物流倉儲或園區,我們更加著重於軟體方面,針對個人使用者或中小企業,持續優化訂單運算、調度司機、路線優化等,去滿足使用者的需求。」丁彥宇說。
對於未來物流的趨勢,丁彥宇認為,還是要回歸到中小企業轉型需求-需要彈性,很多公司會依照自身需求做不同選擇,以傳統物流搭配即時快遞,而這就是Lalamove一直以來推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