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422世界地球日》「還海行動1095」讓海廢再生 9375個寶特瓶成新國民藍白拖

422世界地球日》「還海行動1095」讓海廢再生 9375個寶特瓶成新國民藍白拖
《今周刊》舉辦「還海行動1095」記者會,邀請各界合作夥伴與共好夥伴一同出席。(圖片來源:攝影/蕭芃凱)

蘇君薇

焦點新聞

攝影:吳東岳、蕭芃凱

2022-04-22 11:19

今(22)日是世界地球日,《今周刊》去年率先發起「還海行動1095」計畫,舉辦5場淨灘、清除2572公斤海廢,將9375個寶特瓶變身2440雙藍白拖,今年計畫邁向第2年,不僅公布過去1年行動成果,更呼籲縣市政府如能與民間合作,才能共創美好未來。

 

行政院推出為期4年、總預算65億元的「向海致敬」政策,每年花費近8成經費清潔海岸,《今周刊》自去年發起「還海行動1095」,「1095」代表要用3年的時間,清除海廢、還給地球一個乾淨的海。

 

▲「還海行動」進入第2年,第1年以淨灘為主,將去年所回收到的9375個寶特瓶,再生製成2440雙藍白拖。(圖片來源:攝影/吳東岳)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表示,《今周刊》鼓勵大家做ESG、公司自己也會做,去年做了3場淨灘,到海邊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垃圾,台灣是四面環海的國家,希望透過努力讓海洋變乾淨。

 

梁永煌表示,作為一個媒體,所關心的都是大家沒想到的,還海行動當然是個重要動作,希望《今周刊》透過各種行動讓台灣更美好,同時呼籲,除了企業跟個人,縣市政府的合作也很重要。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心繫社會環境等議題,希望透過行動讓台灣更好、一起達到共好。(圖片來源:攝影/吳東岳)

 

《今周刊》撰述委員陳亭均分享,此次重返彰化縣烏溪口,這裡是歷史集塵灰、工業廢棄物的聚集熱點。這次, 這裡的廢棄物沒被清除 ,但彰化縣府告訴他們,已經請工研院先了解當地環境構造,再做清理,過去,只清理,不調研,廢棄物永遠清不完,如今終於看到結構性解方;除此之外,彰化也努力嘗試解決濱海掩埋場問題,將場內垃圾分類,並尋找合作民間處理設施,尋求去化可能。

 

陳亭均表示,民間焚化爐確實可能造成環境污染,但經濟發展是兩面刃,如果地方政府願意跟他們合作並請他們回饋地方,這對未來就有意義。至於向海致敬政策,現已經快邁入最後一年,政策應有持續性,「政府有無把握將向海致敬的預算變成各單位長久的本預算,這可能是明年1095要關注的議題。」

 

 

▲《今周刊》撰述委員陳亭均分享重返彰化看到的成果,很開心能看到彰化縣府願意做出改變。(圖片來源:攝影/吳東岳)

 

《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表示,還海行動第一年最不一樣的,就是回收9375個寶特瓶,做了2440雙藍白拖;還海行動之所以是行動不是計劃,因為行動才能改變世界。

 

今年,王之杰說,更困難的是海面清理,單靠《今周刊》的力量其實不夠,要找夥伴一起,像是新北市的藍海艦隊,一起響應海面垃圾清理;明年則要朝海底任務邁進,集中大家力量一步一步將還海行動往前推。

 

▲《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表示,「還海行動」邁入第2年,將以海面清理為主,希望藉由大家的力量一起響應。(圖片來源:攝影/吳東岳)

 

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其強表示,新北海岸線長達145公里,新北藍海艦隊與漁船跟民間船隻合作,總共有217艘,在過去一年清出將近1千公噸的海洋垃圾,去年推動潛水為主的潛海戰將,有714位加入,以徒手方式在清出2公噸垃圾,其中,0.47公噸可作為資源回收。

 

張其強說,去年與《今周刊》合作淨灘,同年也發起企業認領海岸,至今已有6團體認養15.7公里的海岸,還有10分之9的海岸線需要共同努力。

 

▲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張其強分享,新北藍海艦隊、潛海戰將去年在清理海廢上的成果,並表示目前還有10分之9的海岸需要企業認領。(圖片來源:攝影/蕭芃凱)

 

台灣數位光訊科技集團董事長廖紫岑分享,去年同仁到嘉義濕地參與還海行動淨灘,一早就清出近400公斤的垃圾,此次看到以廢棄物做成的藍白拖很是感動,因為裡面可能有自己撿的垃圾在裡面。

 

廖紫岑說,新年度跟《今周刊》配合到台中做淨灘,這是媒體要學習的,不只批判還要行動,讓同仁可以感受並內化為提高公民素養的部分,將來才有文明。

 

▲台灣數位光訊科技集團董事長廖紫岑認為,從參與淨灘到看見新國民藍白拖的誕生,感受到自己可能對環境有貢獻一份心力,很是感動。(圖片來源:攝影/蕭芃凱)

 

HP惠普資訊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王靜秀表示,要還給台灣乾淨海洋是非常艱鉅、了不起的任務,永續發展一直是企業發展方向之一,公司認為企業不只創造利潤,也能帶給人類生活更好的改變與影響。

 

王靜秀說,HP惠普在永續發展上共有三方向:節能減碳、森林保育、循環利用,希望達到淨零排放、循環經濟的效果。

 

王靜秀說明,多年前就有森林保育計畫,把浪費的資源重回給地球,2016已達到目標,今年跟林務局合作認養1公頃土地,種植2022棵樹;至於循環經濟,早在20年前就有地球夥伴計畫,把銷售出去的耗材回收,再生能源製造新產品,舉例來說,100% HP原廠碳粉匣及 85% 的原廠 HP 墨水匣含有 4–75% 的回收再生塑料。

 

此外,HP惠普也與小七、燦坤合作,利用據點方便客戶做耗材回收,再生製成新產品達到減碳,今年也會跟《今周刊》合作淨灘,希望能鼓勵大家一起盡份心力。

 

▲HP惠普資訊科技董事長暨總經理王靜秀分享,HP惠普從三方面著手進行永續環境,今年也將與合作淨灘,為環境盡心力。(圖片來源:攝影/吳東岳)

 

永豐金控副總經理蕭隆祺分享,永豐金除了在董事會通過,2030年營業據點能做到淨零排放,2050年投資或企業都能做到淨零排放,在綠能發電相關設備,貸款放款金額超過600億,市佔率第一,通過綠電產生的相當於一座核能發電廠的發電量。蕭隆祺強調,會鼓勵同仁、希望未來有更多夥伴一起參與還海行動。

 

▲永豐金控副總經理蕭隆祺表示,永豐金不只承諾達到淨零排放,也鼓勵同仁及更多夥伴投入還海行動。(圖片來源:攝影/蕭芃凱)

 

致茂電子ESG永續經營辦公室執行長應正表示,去年親身參與淨灘後,同事家中的兒女會要求父母不要再用一次性使用的吸管或寶特瓶,因為這樣對海龜不好。

 

應正說,一次性使用的吸管或寶特瓶是淨灘中清掉最多的東西,整個活動中,致茂共有員工全家大小共155名大小朋友,在超過1層樓高的消波塊穿梭,撿出各種廢棄物與漁網、大型寶特瓶浮球浮標,1小時清出將近半噸496公斤的垃圾,讓每個家庭成員同心協力。

 

應正認為,環保與教育都應從家庭做起,環保活動如能影響家庭使用習慣,就是好的開始。環保活動更間接讓致茂重新思考ESG,去年致茂董事會同意成立致茂文教基金會跟ESG永續經營辦公室,未來會將環保、社會責任、環境資源互相結合。

 

應正說,致茂是低汙染產業,雖不生產與消費者直接相關的產品,但舉凡手機、藍芽耳機、電動車、AR/VR都與致茂有直接關係,透過致茂的檢測,大概能減少相當於28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碳排量。

 

▲致茂電子ESG永續經營辦公室執行長應正分享親身參與淨灘的心得,認為環境教育應從家庭做起,養出好習慣。(圖片來源:攝影/蕭芃凱)

 

根基營造總經理黃義芳分享,營造業是高污染產業,現在除了將距離縮短,就是盡量使用在地的材料,比如雇用當地住民訓練他,縮短人力勞動的距離達到減碳,做碳足跡檢查,透過回饋了解如何降低碳排。

 

黃義芳說,現在會在工地進行垃圾減量,比如將工地拆下來的屋樑,做環保材料使用,也可將其進行升級,做成車站休息室,或是利用一些石頭,把材料做成員工休息室,達到自然也不浪費原始材料的成效;此外,也和林務局合作,在台東認養2.6公頃的植樹。

 

▲根基營造總經理黃義芳表示,營造業透過使用在地人事物、工地垃圾減量等措施,來達到減碳。(圖片來源:攝影/蕭芃凱)

 

協助製造新國民藍白拖的馳綠國際新事業發展部經理袁昕貝分享,去年馳綠響應《今周刊》的還海行動,加碼成立蘆洲小小海廢中繼站,也號召全台淨灘團隊,將各海域的淨灘成果送到中繼站,中繼站清潔人員會不定期到訪台灣各海域將海廢清出來。

 

過去一年,對馳綠來說很「艱難」,一切行動與分享過程必須勇敢放大,檢視碳足跡,並堅持一切在台灣落地發生,用台灣的技術、供應鏈去建立綠色供應鏈。袁昕貝透露,打造出新國民藍白拖後,今年將與台北市政府「熊讚」再推熊讚版新國民藍白拖。

 

▲馳綠國際新事業發展部經理袁昕貝表示,馳綠堅持在台灣打造綠色供應鏈,並分享將海廢變成藍白拖的心情。(圖片來源:攝影/蕭芃凱)

 

台灣瑞曼迪斯事業發展部經理Philipp Moede表示,台灣瑞曼迪斯一家資源回收公司,透過加入還海行動,有機會讓大家了解公司在做什麼。

 

Philipp Moede說,台灣瑞曼迪斯自1995年左右開始做塑膠回收,最大目標是每一年增加塑膠回收量,未來計畫繼續促進塑膠回收再利用、多方面發展。並透露,目前正在興建彰化的塑膠回收廠,預計2024完工後,可節省能源消耗量。

 

▲台灣瑞曼迪斯事業發展部經理Philipp Moede透露,未來將繼續促進塑膠回收再利用以及多方面發展,以達到節省能源。(圖片來源:攝影/蕭芃凱)

而談起這座小鎮為何會開啟零垃圾計畫?時間回到二○○三年,上勝町的垃圾焚化爐使用年限已到,加上焚化後所產生的戴奧辛也遭到居民抗議,因此上勝町決定關掉焚化爐,發表「零垃圾宣言」,讓居民落實將垃圾分類成四十五種,目標是「省下一座焚化爐」。

 

垃圾回收率達八一%  年省半座焚化爐使用花費

 

十五年來成績顯著,現在上勝町垃圾回收率高達八一%,不僅是日本的模範村落,更是世界第一。上勝町町長花本靖指出,這些垃圾回收後賣給中間回收商,一年必須支出六百萬日圓,回收所得約兩百萬日圓,也就是「一年必須支出四百萬日圓,但支出費用只是蓋一座焚化爐八百萬日圓的一半。」

 

走進上勝町資源回收站,垃圾被嚴謹有序地分成四十五種,光是紙類就分成報紙、雜誌、壓扁的牛奶盒等七種;寶特瓶的瓶蓋與瓶身必須分開棄置,就連玻璃瓶的顏色都必須分門別類。回收站的一旁,還有告示牌與水龍頭,提醒居民裝過食物的容器,必須清洗乾淨後才能回收。

 

採訪時見到一位主婦牽著小孩,把一大包塑膠袋丟入回收桶,再把一疊紙放入回收站,她說:「只要在家先分類好,就不會覺得麻煩。」日本零垃圾學院執行長坂野晶表示,「在推動上沒遇到什麼困難。」他秀出一張照片指出,「大部分的居民家裡有七、八個垃圾桶,在家先把垃圾分類之後,再拿過來回收。」

 

不僅垃圾分類,「資源再利用」的概念也深植小鎮居民心中,還能再使用的二手衣、木材、書籍、保溫杯等,陳列在「kuru-kuru手藝中心」(kuru-kuru日文為「再循環」之意),讓有需要的人前來挑選後帶走。

 

不要的舊衣物在居民的巧手下,化身成為可愛玩偶、布袋與圍巾等,「這些都是村民的巧思手作,我非常喜歡。」一名遠從歐洲來這裡實習的學生,滿心欣喜地說。

 

上勝町

▲點圖放大

 

現場2  垃圾99%可回收  文青回收公司有藝文fu

 

上勝町創下零垃圾奇蹟,但若沒有中間廠商將垃圾拆解成各項元素再整合,仍然無法被有效利用。

 

位於日本群馬縣前橋市,一家廢棄物回收企業NAKADAI,就在循環經濟裡扮演著重要角色。除了廚餘之外,所有的事業廢棄物被卡車送往這裡,經過不同的機器處理,被一一拆解成銅、鋁、鋼、鐵、塑料等約五十多種材料。「垃圾被送來這裡,可做到九九%回收,絕不再產生絲毫垃圾。」NAKADAI代表董事中台澄之相當自信地說。

 

中台澄之原本從事金融業,二○一○年接手父親廢鐵處理廠後,一手打造這家文青垃圾回收公司。「我不是垃圾屋,我是要做一家創新的公司。」中台澄之熱血地說,人們一直在生產新事物,卻不管物品廢棄後要如何再利用,不僅不環保,地球資源也會不夠用。

 

中台澄之

NAKADAI代表董事中台澄之(右)接手父親(左)廢鐵處理廠,打造一間資源循環公司。

 

廢鐵壓成「鋼塊」再製  電線抽取銅絲、整合運用

 

走進NAKADAI工廠,聞不到一絲惱人的垃圾臭味,一包包的廢棄物井然有序地包裝好,每一包都用標籤註明來源、名稱,完全打破外界對垃圾處理廠的想像。

 

一大堆從四面八方來的廢鐵,經機器擠壓後成為一個個「鋼塊」;回收來的大批電線被集中在廠房一角,工人一條條地放入機器後,取出裡面的銅絲再利用。而成分複雜的舊電扇、電腦等,工人則拿著螺絲起子一個一個將其拆解,把鋼鐵、塑膠分開來後,再整合賣給企業。

 

工廠的另一頭,還有一間充滿文藝氣息的文創中心,許多文創業者都到此「淘寶」。中台澄之把玩著五顏六色線圈所做成的小狗、磚塊等,旋轉著舊咖啡袋做成的雨傘,「像有些古早味餐廳需要舊腳踏車做裝飾,我們就可以提供,不要再去工廠仿製一輛復古腳踏車,那等於製造新垃圾。」中台澄之有策略地賦予舊物新價值與生命,成為循環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

 

銅絲回收

廢電線經過機器加工,還能抽取出銅絲回收。

 

NAKADAI

地點:群馬縣前橋市

員工:56人

特色:廢棄物99%回收

 

現場3  破銅化身東奧獎牌/現場4  底渣填出競技會場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手機、電腦、家電用品等電子垃圾也逐年增加。根據聯合國「二○一七年全球電子垃圾監測報告」顯示,一六年全球各地總計產生四四七○萬公噸的電子垃圾。

 

日本東北大學選礦製煉研究所南條教授一九八八年提出「城市採礦」的概念,人們不需要從大自然汲取資源,而是把城市裡的電子廢棄物視為礦產,回收後提煉出有價值的金屬。

 

這個構想被日本運用在即將到來的二○二○年東京奧運上面。日本東京奧運組織委員會進行一項創舉,號召東京民眾拿出家中不要的電器用品,包括廢棄手機、電腦、電扇等,由政府提煉出金屬,共同打造東京奧運五千面獎牌。

 

「有看到政府在地鐵上宣傳,是非常好的概念,不僅可以節省舉辦奧運的支出,還可以幫助東京減少電子垃圾。」居住在千葉縣的橋本佳奈說。

 

JX金屬公司

JX金屬公司將蒐集來的電子垃圾破碎後,提煉成金屬,讓垃圾有效再利用。

 

電子垃圾提煉商機大  41支手機含有一公克黃金

 

不要以為從電子垃圾裡提煉金屬,費工又沒商機,根據聯合國電子廢棄物報告中指出,四十一支手機裡大約含有一公克的黃金,顯然已成為循環經濟中一門顯學。

 

隱身在茨城縣群山之中,以採礦起家的「JX金屬株式會社」,前身是日鑛金屬公司,於一九○五年成立,採礦事業曾遠跨至台灣,至今新北市黃金博物館裡,仍保留日鑛公司的挖礦機。隨著時代變遷,「現在沒有礦可挖,必須轉型為城市裡淘金。」一名員工說。一○年改名為「JX金屬株式會社」,轉攻電子廢棄物從中提煉貴金屬,每年靠著城市採礦,坐擁六百億日圓營收。

 

JX金屬日立事業所長中島光一說,「二○一七年大約回收了十萬公噸的重金屬。」收購地區橫跨日本、台灣、東南亞、歐洲、美洲、拉丁美洲等。電子廢棄物收集破碎後,第一道程序先送進高溫「燒卻爐」,把可燃物如塑膠先燒掉,接著再按照不同金屬特性送進「熔融爐」,提煉出銅、金、銀、鉑等十六種金屬。

 

中島光一表示,從廢棄物提煉金屬,純度當然沒有那麼高,還必須經過機器加工處理,而且排出的廢水、廢氣較為嚴重,但機器都設有集塵機等環保設備,「盡量做到完全沒有公害。」因此周邊也無居民抗議。

 

JX金屬公司

地點:茨城縣日立市

資本額:750億日圓

特色:城市採礦

 

東京灣填海造夢之島  「三明治施工法」更環保

 

廢金屬經提煉後,垃圾也能變黃金;但焚化爐燃燒垃圾後產生的底渣、飛灰,不只乏人問津,若欠缺有效管理,還可能成為社會問題。

 

日本是垃圾製造大國,但也把廢棄物處理發揮得淋漓盡致。記者來到日本人口最密集的東京都,這裡有二十三個區,總面積二一八七平方公里,焚化爐就達二十一座,一年焚燒出的底渣約四十五.四萬噸。

 

但東京卻從一九六○年代開始,把底渣拿來「填海造地」,目前在東京灣附近,就填出二七六九公頃的土地。這些新土地被開發為港灣設施、工業區、公園、台場購物中心等。

 

像是位於東京灣中央防波堤內側的「夢之島」,就是二○二○年東京奧運馬術、皮艇、帆船、自由車等項目的預定競技會場。東京環境局官員表示,早期填海造地衍生惡臭,垃圾排放的沼氣也容易引起火災,現今採獨特的「三明治施工法」,先鋪一層水泥、一層垃圾、再一層水泥,防止粉塵飛揚,而且在填海造地四周還架起攔護網,防止垃圾飛至海上。

 

原本日本居民對填海造地很反感,但吸引了許多工廠、商業大樓進駐,創造出經濟價值,以致東京灣附近的大田區與江東區居民,還為土地所有權大打領土戰,目前這爭議仍未有結論。可見技術上處理得好,嫌惡土地也可以成為黃金地段。

 

當各國都在頭痛垃圾處理問題時,日本已建立循環型經濟社會,可燃垃圾經焚化後拿來填海造地,或轉化成再生粒料;塑膠、電子垃圾則提煉出具價值物品。這樣環環相扣,讓地球資源物盡其用,垃圾也能延續出新生命。

 

東京灣港區

東京都將焚化爐底渣拿來填海造地,造出新港灣、新公園。圖為東京灣港區。

 

夢之島

地點:東京都江東區

面積:153 公頃

特色:填海造地

 

現場5  日高市「零焚化爐」  再生粒料鋪路當建材

 

位於埼玉縣西南部日高市,人口約五萬六千人,每年製造一萬五千噸可燃燒垃圾,境內卻沒有任何一座焚化爐,到底怎麼辦到的?

 

系統造價二十億日圓  每年處理一萬五千噸垃圾

 

日高市在一九九三年,有鑒於焚化爐會產生戴奧辛,即與區內的太平洋水泥合作,研究出一套循環系統「AK系統」,直接在水泥廠內燒完城市垃圾,焚燒剩下來的底渣,經加工成為環保建材「再生粒料」融入水泥原料裡。

 

垃圾車駛入水泥廠裡,把一包包家庭垃圾投入密閉的接收室,送入垃圾資源轉化窯,轉化窯緩慢轉動,將垃圾破碎、混合,經過三天的好氧發酵,讓有機物完全分解。一般焚化爐溫度約八百至九百度,但這邊的垃圾底渣直接進入一四五○度高溫的水泥窯,燒製成再生粒料,讓底渣不再只能掩埋。一名工作人員形容,「以前爐渣是送去掩埋場,現在是放入水泥裡。」且高溫燃燒後,不會產生戴奧辛。

 

太平洋水泥廠長前川修一表示,這套AK系統造價約二十億日圓,每年處理一萬五千噸垃圾,「幾乎是日高市的垃圾。」再把底渣混入水泥原料,如此每年可生產一四○萬噸水泥。可運用在道路工程,甚至是住家建材,在日本,只要符合工業標準水泥氯離子成分控制在350ppm以內,即符合法規要求。

 

太平洋水泥廠剛開始焚燒垃圾時,也有遇到居民抗議,但水泥公司充分讓居民理解水泥廠不是在汙染環境,反而解決垃圾問題,並對環境有所貢獻。現在日高市「市內不用任何一座焚化爐」的技術,成為城市宣導的招牌,更吸引世界各國的人前來參觀考察。

 

太平洋水泥公司

太平洋水泥公司替日高市居民燒垃圾,轉化為再生粒料混入水泥建材內。

 

太平洋水泥

地點:埼玉縣日高市

員工:1746人


垃圾

▲點圖放大

延伸閱讀
海廢垃圾變身新國民藍白拖 致茂電子熱血實踐還海行動 
海廢垃圾變身新國民藍白拖 致茂電子熱血實踐還海行動 

2021-11-04

422世界地球日》「還海行動1095」今啟動 要把海廢變成「新國民拖鞋」 還給台灣乾淨的海岸
422世界地球日》「還海行動1095」今啟動 要把海廢變成「新國民拖鞋」 還給台灣乾淨的海岸

2021-04-22

422世界地球日》直擊台灣海洋垃圾危機…這些「巧克力球」不斷毒殺我們的大海 政府每年花17億清海廢卻治標不治本
422世界地球日》直擊台灣海洋垃圾危機…這些「巧克力球」不斷毒殺我們的大海 政府每年花17億清海廢卻治標不治本

2021-04-21

稅收超徵5千億「全民普發1萬元」?還稅於民用在「社會投資3箭」上、這些人將受惠 總統賴清德表態了
稅收超徵5千億「全民普發1萬元」?還稅於民用在「社會投資3箭」上、這些人將受惠 總統賴清德表態了

2025-02-15

普發現金1萬常態化不好嗎?稅收超徵≠財政餘裕:發1塊得借1塊!稅收超徵VS.還稅於民「一文搞懂」
普發現金1萬常態化不好嗎?稅收超徵≠財政餘裕:發1塊得借1塊!稅收超徵VS.還稅於民「一文搞懂」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