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8日,台灣宣布解禁解禁福島5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食品輸入,行政院長蘇貞昌1日赴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再次強調秉持3原則、3配套把關「絕不進口核食」,調整食品管制措施後,不只有助深化台日關係,更已跨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最大的障礙。
蘇貞昌表示,CPTPP為當前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區域貿易組織之一,其成員的總生產毛額GDP占全球與我貿易值占台灣的貿易總值24%多,其中,日本更是台灣第3大貿易夥伴,台灣則是日本第4大貿易夥伴。
去(2021)年9月22日,台灣已正式提出申請加入CPTPP,加入CPTPP不僅可以持續提升台灣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有利多元經貿布局,更能進一步強化台灣在全球的關鍵戰略與經貿地位,而要打開經貿大門,與全世界做生意,自不能無視國際標準。
2011年日本311強震引發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事故,政府立即暫停受理福島5縣所有食品輸入報驗,由於日本國內採取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的管制措施,相關食品風險越趨降低,世界各國遂陸續取消管制措施,或取消「區域管制」改採「品項管制」。
經過10年,到去年底,全世界只剩台灣與中國全面禁止日本福島5縣所有食品進口。
包含美國及所有CPTPP會員國在內的41個國家完全解除管制措施,歐盟大幅放寬對日本食品的限令,只對少數具有風險的品項,要求進口時應附具輻射安全證明;香港、澳門都已放寬相關管制,世界各國都回歸以科學證據及國際標準為原則。
蘇貞昌說明,台灣所訂的食品放射能污染容許量標準,是依據國際風險估算模式評估,考量人體攝食暴露風險,並參考國際標準訂定,包含核種銫-134與銫-137,相較於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歐盟、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標準更為嚴格。
過去10年來,政府針對日本輸台食品嚴謹檢驗,經檢測18萬件日本進口食品其輻射殘量全數合格,且有關輻射檢測的資訊皆公布於衛福部食藥署網站,一切公開透明。
政府也於2016至2020年共完成6份風險評估及調查,確認最大風險暴露值均低於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所訂標準,用科學證據確保無風險健康疑慮,所有報告亦皆已對外公開。
另外,政府逐年擴增邊境查驗人力,建置食品放射性檢測實驗室,打造食品輻射檢驗國家隊,提升檢測效能與效率,檢驗量能從2011年一年1萬7千件,提升至一年約7萬件,足以因應未來邊境查驗與後市場檢驗需求。
蘇貞昌強調,台灣秉持3原則:回歸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為食安把關,3配套:禁止「特定品項」進口、針對具風險品項,要求提供輻射及產地雙證明,於邊境針對福島等5縣開放品項之所有產品,百分之百逐批檢驗。
只要在日本當地仍具有風險、禁止流通的品項,都在禁止輸入之列,核准進口食品只要符合標準,即可安心食用;經查驗不符規定者,一律退運或銷毀,確保食品安全。
同時,只要原產國為日本的食品,不論包裝或散裝食品,均應依《消費者保護法》規定清楚標示產地至都、道、府、縣,供民眾自由選擇。
蘇貞昌指出,在台灣宣布調整日本食品管制措施後,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清楚表示,台灣合理開放安全的日本食品進口,已跨越要加入CPTPP最大的障礙;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大橋光夫也表示,台灣此決定有助於深化台日經濟關係,並建議停了8年的「台日經濟夥伴委員會」(EPC)復談。
最後,蘇貞昌再次強調「台灣絕對不會進口核食」,依據國際標準合理調整日本食品 進口管制措施,有助取得世界各國的信賴,也能展現出台灣走向世界的決心,增進台日互信,爭取日本對台灣申請案的協助與支持具正面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