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成為會員就送飆股」、「打疫苗傷害兒童腦部」這類假訊息,經常在通訊軟體上流傳,根據調查,台灣有超過9成民眾認為假訊息猖獗,但普遍認為自己受假訊息影響不大。
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形容,假訊息如同一種疾病,傳播快、傳染率高且會產生危害,小至人體健康大到影響國安,培養識讀能力才是對抗假訊息的長遠之計;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委陳耀祥亦認同,須提升集體素養對抗假訊息,並透露目前有兩項與數位通訊網路傳播相關的法條正在進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今(18)日發布「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調查報告,結果顯示有過半數(55%)台灣民眾,知道民間有闢謠或事實查核機構,且過去一年中,高達7成(74.5%)以上民眾都曾收過假訊息,9成(93%)民眾認為假訊息對社會影響嚴重。
不過,有過半數(57.2%)民眾從未使用過任何查核機構,而是選擇與親友討論(65.9%)、聽取專業人士判斷(64.6%),藉此來辨認是否為假訊息;若確認為假訊息,有7成6(76.4%)的民眾會提醒親友,近4成(39.7%)民眾會分享澄清該則新聞的貼文。
調查指出,過半以上民眾認為,媒體、政治人物與境外勢力最常製造假訊息,並透過網路及手機傳播,因而降低對媒體或政治人物的公信力與信任,同時,認為傳播媒體在打擊假訊息方面責任重大,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台等機構也受到民眾高度期待,支持立法要求社群媒體建立假訊息的自律機制。
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表示,假訊息被視為當代民主的挑戰,對台灣來講更是敏感棘手,他認為,應要有科學調查為依據,來面對此議題,因此推動此次調查,半年前開始籌備、今年1月正式施測,希望這份調查能作為年度未來持續調查的基礎。
台大政治系教授張佑宗說明,此次調查採用家用電話與網路調查進行,發覺僅不到一成的人認為假訊息不嚴重;台大新聞所教授謝吉隆則指出,查核經驗是隨教育程度增加,以壯年為最多。
台大新聞研究所所長洪貞玲分析,2019年調查,發現會用事實查核的民眾不到一成,經過2年後,民眾使用情況明顯增加,顯示對假訊息警覺性愈來愈高,不過,年齡層愈高,在認知與使用事實查核上比例愈低。
洪貞玲認為,民眾對假訊息的認知才是整體社會應因應的心理方向,應普遍推廣媒體素養與事實查核。
羅秉成表示,這份調查報告提供政策上很多思維角度,也可反映民眾對假訊息的危害的情緒,他以疾病形容假訊息,「傳播快、傳染率高且會產生危害,如大家沒認知到它的危險性,甚至會破壞社會上的各種信賴,乃至於民主制度,幾乎是國安等級問題。」
羅秉成進一步指出,3年多前,世界各國已開始警覺假訊息的危險性,包含極端性仇恨言論、區域政治問題,利用網路做認知作戰等問題,透過有系統、組織性的散播假訊息產生影響,因此,面對假訊息一定是長期抗爭。
他提到,政府在對抗假訊息方面,展開跨部會跨部門的合作,立下四個面向-識假、破假、抑假、懲假。其中,「識假」媒體素養為重中之重,台灣在這3年多推廣成效,一半以上民眾已有辨識能力。
羅秉成說明,「真正對抗假訊息的長遠之計就是養成識讀能力。如能養成這能力就是變成養分。如透過媒體識讀能提升公民素養,民主素養就會提升。」
Meta台灣公共政策協理陳奕儒分享,Meta旗下Facebook對不實訊息與資訊操弄的因應方法。
他指出,針對錯誤內容的懲處有三階段:移除(違反社群守則)、減少(透過平台演算降低錯誤內容被看到的機會)、更多資訊(提醒並提供更多相關內容供識讀);處理資訊操弄則需要很多合作,包含業界政府與公民社會等,而Facebook也推出數位公民培育計畫。
Google台灣政府事務及公共政策協理高瑋均則說,Google對抗不實訊息採多管齊下:使用者晉升守門員(強化媒體識讀)、強化與生態系統的合作(支持研究報告與出版白皮書、舉辦深度事實查核培訓營)、提升產品與服務。
LINE TODAY資深總監彭瀞儀分享,LINE「數位當責計畫」於2019年上線至今,錯假訊息總舉報人次近50萬,為打擊假訊息,LINE與公部門、民間組織都有合作,去年串接165反詐騙,民眾可透過LINE官方訊息查證帳號確認是否為假訊息。
她進一步指出,LINE透過兩套自然語言訓練模型,比對文章相似度、文章類型分類,利用AI等對應錯假訊息。LINE發現,去年5月每天湧入LINE訊息查證的用戶,較疫前增加約3.5倍;用戶主動查訊訊息真偽,也由2019年的37%成長到2021年的41%。
陳耀祥表示,在政府打擊假訊息的四大面向中,NCC主要負責「抑假」部分,目前已有兩項與數位通訊傳播相關法條正在進行。
他指出,對抗假訊息這議題基本上不是單靠政府,必須由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努力,透明監督的去處理,在建立自由民主的體制後,如何透過集體防衛去對抗假訊息,它不是一般社會現象,可能是涉及認知6作戰的議題,「歐盟認為很多假訊息來自俄羅斯,就像台灣認為很多來自中國一樣。」
陳耀祥強調立法過程定會不斷與不同機關、公民企業溝通,他認為,溝通、對話、透明問責,才能永續兼顧網路安全。最後,羅秉成也強調,數位公民、讓使用者變守門員的概念很重要,對抗假訊息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