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大橋其實是很棒的IP!
我就讀高二的時候,老三台的連續劇「西螺七坎」紅遍全台灣,這齣電視劇演了一年多還沒下檔,一直到蔣介石去逝,才告一段落。那時,我在外面租房子,每天都跑到電器行,站在外邊看。我到現在仍然可以背出主題曲:「少林寺,阿善師,唐山過海台灣來,收門徒,傳武藝,頭坎是⋯⋯」
今年在西螺過年,農曆新年前,螺陽文教基金會循往例都會在小年夜一起餐敘,我是基金會前董事長,今年何美慧董事長要交棒給胡明和先生,胡先生正是李雅容女士的先生,而李雅容的大作「西螺大橋 我的父親李應鏜」詳細記錄了西螺大橋建橋始末,李雅容正是李應鏜先生的女兒,螺陽文教基金會由他們夫婦接手,是很棒的選擇。
李應鏜先生1909年出生,在我出生的1959逝世,這本書留下很多史料、照片,也把1953年西螺大橋通車前後的往事留下珍貴的記憶。李應鏜先生留日,也與蔣緯國先生有深交,裝甲兵部隊事件也寫在書中。而李應鏜先生也是廖文毅先生好友,後來一度遭到拘捕,應鏜先生1959年肺疾去世,得年51歲。
我覺得這段歴史如果能像茶金、紫色大稻埕,改編為戲劇,可能有不錯的賣點。而西螺的攝影大師魏進福先生拍攝不同角度的西螺大橋留下三萬六千多張照片,也許可以辦一次西螺大橋展。今天我特別到西螺大橋下去看當年駐軍留下的碉堡營地,仍然可以感受到當年西螺大橋的味道。
把西螺大橋當IP,可以從文化、產業經濟延伸,我向當天一起用餐的謝淑亞副縣長說,西螺超挖地下水嚴重,應鼓勵旱作,從原生種黑豆到釀製醬油,西螺有很好的米,也養黑毛豬,至少可以往下發展美食,從魯肉飯,焢肉,滷豬腳到滷豆腐,豆干⋯⋯。
如果西螺有美食,往來高速公路,西螺正好是中途站,如果遊客下交流道吃一頓飯,順便買西螺醬油,也許產業經濟更有發展的契機。這次螺陽文教基金會餐敍由漢典食品鍾紀銘董事長作東,我也期待他的美食可以征服世界!
西螺大橋其實是很棒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