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Omicron疫情爆發,不少企業紛紛重啟居家辦公(WFH),光1月標註居家辦公的職缺已較3年前成長4.6倍。不過,居家辦公究竟有何優缺點,什麼樣的工作較適合居家辦公?
去年5月台灣曾進入三級警戒,根據104人力銀行調查,有58.1%企業與37.7%上班族都曾居家辦公,疫情一度緩和後,僅約5%企業與上班族仍居家辦公。今年初,疫情再度爆發,多家企業陸續啟動分流或居家辦公。
104人資長暨整合招募服務處資深副總鍾文雄表示,企業與上班族一致認為,居家辦公有3大幫助:提高員工滿意度、吸引關鍵人才、節省辦公室租金。但是否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企業與上班族意見分歧。
鍾文雄指出,去年本土疫情突然爆發,許多企業未做好充足準備即進入居家辦公,導致工作效率淨流失46個百分點;工作產出淨流失41個百分點。上班族則自認工作效率與產出,都與進辦公室差異不大。
調查也發現,企業與上班族偏好的工作形式不同,有71%企業傾向進公司上班,希望「看得見」員工,29%偏好「混合式」辦公(3天進公司+2天在家),僅0.3%傾向居家辦公。
上班族則有65%偏好混合式,30%傾向進公司、僅5%偏好居家辦公。
調查顯示,今年1月有超過5300筆職缺註明居家辦公,較3年前成長4.6倍,而曾有過或正在進行居家辦公的企業,都具備5大特質:
1.北部、大型(員工500人以上)、外商、上市櫃。
2.軟體網路/電信通訊、大眾傳播、電子資訊/半導體資訊科技業、金融投顧及保險業。因軟硬體資訊設備充足,較易進行WFH。
3.新創公司,可節省租金成本。
4.公司文化自由開放,員工平時即無需打卡,對員工具備高度信任。
5.跨國公司,在台人數少機動性高,且WFH還能配合外國時間克服時差。
104指出,通常企業會以工作效率會否打折、工作內容是否適合,來盤點哪些部門、職務及員工適合居家上班;也會視員工管理能力、工作內容、設備能否支援、績效表現,來判斷員工能否居家辦公。
共計15項職務較適合居家辦公:經營/幕僚類、人力資源類、行政/總務、財務/會計/稅務、行銷類、軟體/工程、業務銷售類、產品企劃類、設計類、專案/產品管理類、客服類、法務/智財類、文字編譯類、金融專業類、營建規劃類。
至於居家辦公能否成功,104點出,全看5大關鍵:彈性有效的作業模式、彼此信任的公司文化、清楚明確的績效目標、充足順暢的軟硬體設備、適切的職務和人選。
鍾文雄強調,彈性作業模式與彼此信任的公司文化,尤其重要,都是「用錢所買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