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2019年底提出「2030雙語國家政策」,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今(1)日出席活動時強調,英文不僅是人才培育也攸關台灣產業發展,過去台灣產業以代工為主,且代工基地在中國,需要英文的機率低,但現在台灣開始走向全世界,英文能力對台灣來說很重要,並希望在英文能力提升下,將來年輕人就業機會可以因此擴大。
《今周刊》今(1)日舉行「2021雙語政策產業論壇」,邀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教育部長潘文忠、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棋,及產業界代表,雄獅集團董事長王文傑、104獵才招聘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Pinkoi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君庭、為台灣而教創辦人暨董事長劉安婷,及獲得就業金卡的威剛科技資深區域行銷經理甄莉雅與會,以產業面、人才面、教育面的角度,深度剖析雙語政策推行的利多。
教育部長潘文忠指出,從人才出發,國家基底才會厚實,從國民教育階段到高中雙語實驗班,目前國內已有4所重點補助的「雙語標竿大學」,今年來爭取學校數量超乎預期,「過去推英語教育學校單位都是半推半就,但今年完全不一樣」,他強調,今年不管是雙語、產業創新及最基礎的下一代學習突破等,都是關鍵性的一年。
活動主辦單位、《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在致詞時也呼應龔明鑫、潘文忠提到的擴大國內英文檢測量能;實際上,今年10月《今周刊》舉辦「小英總統與高中生面對面」活動,現場總統蔡英文拋出建立國家英文檢測機構,讓檢測結果升學、求職都能用的主張時,現場學生也回應英文檢測費用真的太高。
梁永煌指出:「催生國家英文檢測機構非常重要,希望政府支持跟國際接軌的檢測機構能趕快成立,且費用合理,並呼籲讓每個學生求學階段都能有8~10次免費測試機會,以縮短城鄉差距,希望明年此時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