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日前公布的9月營收為1526億元,創下單月營收最高紀錄;同時,無論第3季營收、稅後淨利及EPS,也都比前兩季有顯著成長。
不過,雖然營收數字亮眼,但股價卻未見拉抬,或許與其他半導體大廠的市場消長有關,且未來營運是否能一路順風也引發注目。專家指出,台積電在營運上仍有部分隱憂值得關注。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所主持的節目《老謝看世界》,日前邀請《今周刊》顧問林宏文及著有《台積電為什麼神》一書的作者王百祿暢聊台積電在半導體市場的重要性,及其未來發展。
林宏文列出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時提到,日本在1990年代時,曾在半導體產業舉足輕重,前十大半導體公司有6家為日本公司,但是,到了2000年時,只剩下2家,到2020年更已不在榜上。
這次台積電要去日本投資設廠,雖然被說成是投資落後的製程技術,但實際上日本至今仍只有28到45奈米的技術,因此台積電至日本投資設廠,仍然領先日本自有的技術很多,且日本現在在半導體的地位,主要是集中在設備、材料及化學方面。
談到英特爾與台積電的競爭關係,林宏文說,英特爾今年上任的CEO季辛格一方面在美國鼓吹不應支持國外公司,強調台積電、三星等公司都把關鍵技術放在自己的國家,不會將技術帶到美國,因此要美國政府支持英特爾,更勾勒出2025年超越台積電的藍圖,稱要一年發展一個製程技術,但實際上這樣的理想,實現起來恐怕相當有難度。
另一方面,英特爾也持續下大量訂單給台積電,這顯示,英特爾對於台積電的製程技術仍有所依賴。
王百祿則表示,英特爾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製程人才,因此就如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常說的,台積電不是要跟英特爾競爭,只是要他們把訂單給台積電,專注在IC設計上。
因此,英特爾應更需思考要著重在IC設計四大領域中的哪一個領域,而由此看來,就台積電與英特爾間的競爭而言,台積電的勝算仍相當高。
在整個半導體市場的變化中,林宏文指出,從台積電、英特爾及的三星的布局觀察,三星主要仍以記憶體為主,但是記憶體在半導體產業中,猶如稻米這般大宗物資,屬於標準品,不如邏輯產品的變化多端。
未來半導體的發展重點,無論在5G、AI、太空等領域,主要會以邏輯產品為主,這也會是成長性所在,因此三星若沒有將代工做起來,未來會面臨很大的壓力,而這也是可觀察的面向之一。
不過,台積電未來的發展也非沒有隱憂,林宏文說,台積電有高達9成5的產能都在台灣,但是缺水、缺電、缺人仍是其中隱憂,因此勢必需要往外走,去美國及日本設廠也屬不可不為的投資,但也因此,近期台積電從業界挖走不少人才,且現在找人還不只找傳統台交清成等名校畢業生,還找了部分私立學校的學生。
林宏文說,台積電過去都是用最優秀的工程師來做製造,與其他國家最優秀的人才會去做IC設計不同,也因此可以與英特爾、三星等大廠競爭。但是,未來在人口紅利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台積電一定要走向國際化,如之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所言,去美國設廠時,有很多年輕工程師並不想去。如果連台積電員工都不太想走出去,未來可能也會成為發展的隱憂之一。
王百祿則認為,過去無論執政黨是誰,都相當支持台積電的發展,據了解,如最近台積電要利用五輕舊址,蓋6座12吋晶圓廠,台電也已幫忙規劃兩個輸配電系統,也無缺水問題,可見政府對台積電的支持態度。
台積電的核心競爭力是資歷15年以上的資深工程師,人數至少也有1、2萬人,這群人是誰也挖不走的高階製程人才,因此台積電未來重心還是會在台灣,若像去美、日設廠時,台積電仍會派至多上百個工程師支援,但是產能不能擴得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