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第57屆電視金鐘獎於10月21、22日登場,導演曹瑞原執導的《斯卡羅》,獲得包括「戲劇節目獎」等13項入圍,在曹瑞原眼中,這是將台灣影視作品推向國際的大好機會。
「我不希望只是把台灣的歷史故事講出來給台灣觀眾聽,這不夠,我給自己的任務是讓台灣的影視往外走,被國際觀眾看見。」
曹瑞原也樂見所有因觀賞《斯卡羅》後所引發的溝通與辯證,也期待對那段歷史感興趣的影視工作者,繼續投入創作,「我相信有了《斯卡羅》的背景描述,會讓未來的戲劇容易得多。」
(原文刊載於2021/8/22,更新時間為2022/10/13)
2017年9月,當公共電視發出英雄帖,以新台幣1.55億元預算,公開徵求能將歷史小說《傀儡花》改編成十集電視連續劇的影視團隊,曾以《一把青》奪得金鐘獎最佳導演的曹瑞原,看過招標說明後的第一個反應是:「這樣的預算其實不夠,執行上會滿困難的。」
但曹瑞原轉念一想,若他覺得困難,其他業界人士對標案的看法大概也很類似,假如政府難得對台灣戲劇的大規模投資,因為沒人敢投標而無疾而終,勢必會對產業造成負面影響,於是他心頭湧上一股熱血,很快做出「共襄盛舉」的決定。
「我最近才聽人說,當時跟我在一起的工作人員,聽到我要去拿這個案子,都說要一起集氣,希望我拿不到。這雖然是開玩笑,但也說明了它有多困難。」曹瑞原話雖說得輕鬆,但那時他心裡想的是先把案子拿下來,經費問題之後再來煩惱;2018年公視宣布由他取得改編標案時,業內更是以「跳火坑」來形容這項工作。
曹瑞原一直是個優先考慮品質而非預算的導演,這次將《傀儡花》改編為《斯卡羅》,在他眼中是將台灣影視作品推向國際的大好機會,製作上當然更不能馬虎。為了盡可能如實呈現1867年的恆春半島,他請來大批專業團隊協助蒐集文史資料,詳細考究各族群的服裝、建築、飲食,用字遣詞,有如帶著整個劇組走進時光隧道,共同尋找150年前的記憶。
公視也因認同曹瑞原的專業和將台劇推向國際的企圖心,在開拍前向全民募資,替《斯卡羅》多爭取到五千萬元經費。
光有寫實的服裝道具和流利的語言,還不足以完全進入《斯卡羅》的時代,畢竟十九世紀中期的生活方式,與現代有極大差異。為了讓演員的表演更加真實流暢,曹瑞原找來各種專業導師,協助演員學習當時日常生活常見的技能。
曹瑞原舉例,劇中飾演台灣總兵劉明燈的黃健瑋,有個篆刻石材的鏡頭。這場表演並不長,但在拍攝之前,劇組特地請來篆刻老師替黃健瑋上課,詳細講解篆刻使用的刀具、握刀的手法、下刀的角度,「這樣演員才有完全的信心去做表演。」他說。
雖然在場景、表演等層面努力貼近真實,但曹瑞原從來不打算讓《斯卡羅》「承擔歷史真相」。「如果想要訴說真正的歷史,一部紀錄片更容易達到效果,劇情片的強項跟魅力是,當觀眾看了、接受了,伴隨而來的反應、閱讀和討論,可以架構出比一部戲劇更全面、完整的歷史面貌。」
因此,讀完原著小說《傀儡花》之後,曹瑞原對如何改編劇本已經了然於胸:「不更動歷史大事件本身,但深入描繪大時代下人物的感情線」,讓觀眾順著人性情節,自然而然融入這段不熟悉的歷史故事。「我不希望只是把台灣的歷史故事講出來給台灣觀眾聽,這不夠,我給自己的任務是讓台灣的影視往外走,被國際觀眾看見。」他解釋。
面向國際的視野與高度,是曹瑞原決心挑戰這部歷史大戲的初衷,「斯卡羅是一個非常local(在地)屬於台灣的故事,過去十年台灣文化藝術產業有句話是「越在地越國際」......,但我認為不是手上握有一個本地的題材,把它拍了,就會是一個國際的戲劇,還要有一個比較好的條件,配合台灣專業團隊的內在底蘊,才有可能破繭而出。」
「台灣因為市場太小,讓我們沒有大的眼界和野心,只想要本地人覺得好看就好,因為製作預算不夠,所以不敢造夢。但如果不想辦法走出去,你永遠都是在為明天那一個便當煩惱。」曹瑞原解釋,所謂「比較好的條件」,是讓創作者與工作人員擁有充分資源,產製出以國際市場為目標的高水準作品,而他期待《斯卡羅》,是闖在最前端的那一部片。
「台灣專業人員和中國、韓國比起來的弱勢,是一直在小小的製作內容中求生存,沒辦法從參與大片去學習、去歷練,所以當有一個比較大預算的製作,就應該讓這群很棒的人有機會練兵。」他說。
既然明確設定「用一部高規格作品帶動整個產業」的目標,曹瑞原就更能以平常心看待《斯卡羅》播出之後,可能引起的各種討論與批評,「我早就有會『萬箭穿心』的心理準備,因為這部片開的面向太大,從政治立場、意識形態、對部落的理解,每個人可能都會有不同觀點。」他說。
「150年的歷史並不完整,我們的角色就是一塊拼湊歷史、引發討論的碎片,討論才是影視作品的價值,它可以建構一個平台,讓不同意見互相交流,這些討論才是鑽石。」曹瑞原樂見所有因觀賞《斯卡羅》後所引發的溝通與辯證,也期待對那段歷史感興趣的影視工作者,繼續投入創作,「我相信有了《斯卡羅》的背景描述,會讓未來的戲劇容易得多。」
《斯卡羅》在八月十四日播出的前兩集,在公視的收視率超過二%,創下二十一年來新高,眾多觀眾收看之後,也確實引起了曹瑞原預期中的熱烈討論。但曹瑞原對於各種正、反意見,一概淡然以對,「片子已經拍完了,就讓片子自己說話、長出自己的樣子,不要把自己弄得太緊繃。」他說。
他唯一在意的是,對《斯卡羅》的熱烈討論,能不能驅動台灣影視工作者的鬥志,「我們是可以做得出來的,不用懼怕任何題材,不用懼怕任何時代背景,只要把創作的能量再打開,尋找屬於自己的故事,不必跟在別人的後面追逐,未來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