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初大張旗鼓護國神山台積電,到今天人人羨慕的航運、鋼鐵股漲勢,以往帶領台股指數再創新高的電子股失寵打入冷宮,也讓人擔憂推升台股的動力已散去,而傳產股在4月份接棒後再次將台股推升至萬七,這篇文章與你分享類股資金流向及電子股的展望。
今年4月開始不少電子股股價呈現疲軟,即使多檔電子股營收仍創新高,卻有利多不漲的現象,回顧去年(2020)電子股為台股指數打了一場好球,大盤指數漲幅22.8%、電子類股去年漲幅36.47%、非金電漲幅8.96%,很明顯的許多電子個股相對傳產個股的位階較高。
位階高的股票面臨投資人逢高了結的賣壓,且沒有進場的投資人不敢隨意追漲,造成股價不易拉抬,在股價漲多、籌碼混亂的情況下,停留在電子的資金短期已無效率,為使資金有效運用,轉戰基期相對較低的傳產個股,也就導致了資金開始大量移轉至傳產的現象。
在全球疫情衝擊下,航運受惠於缺櫃行情、景氣復甦以及各國基建案推升原物料價格,造紙類股受惠於宅經濟也迎來一波行情,航運業領頭帶起塑膠、造紙、鋼鐵等傳產個股在股價上有優異的表現。從今年2月至6月的成交金額比重可以看出,原本很熱門的電子從7成滑落至4成(如下圖),資金大幅流向傳產。
(資料來源:證交所)
營收成長動能強壓電子 傳產股價一鳴驚人
為什麼會造成資金長期停留在傳產?除了電子股基期相對較高以外,傳產個股也紛紛交出亮眼的成績單。根據證交所統計,4、5月累計營收排行前三名皆為航運、塑膠、玻璃,且貨櫃三雄6月營收再創新高,加上歐美疫苗施打率符合預期、中美基建大PK,諸多利多以及強勁基本面也能說明傳產類股上半年一鳴驚人的表現。
甩開本土疫情爆發陰霾,上市櫃公司累計上半年營收19.16兆元,年增21.55%,截至今年7月14日,大盤指數上漲21.13%、電子類股上漲17.87%、非金電上漲29.01%,電子、傳產漲勢與去年(2020)明顯兩樣情。
下表統計的是今年上市電子個股累計營收年增率大於20%,上半年漲幅卻遠遠不及大盤的前10檔個股,從Table1可以發現許多個股累計營收年增率遠超於上市櫃上半年累計營收年增率21.55%,成長雙位數甚至是百位數,不過股價表現卻遠輸於大盤。
這個癥結點又回到了資金的流向,錢往人多的地方流,再好的股票也需要籌碼、熱度,不過對於基本面良好的個股,只需要靜待資金重新回頭電子,投資人不用過度擔心。(以上客觀論述,不作為投資建議,請自行判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