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配合台積電二奈米製程擴廠計畫,科技部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提出寶山二期擴建計畫,經過3次小組初審會議、2次政策環評,今(25)日在環評會議上仍被要求補充資料後再審,部分環評委員主要針對水電供需、廢棄物處理以及地震情境的安全要求有所疑慮。
早在2019年由行政院核定的寶山二期擴建計畫位於竹科園區南側,面積約90公頃,將興建4座二奈米廠,首度於2020年12月進行第1次環評,並於2021年2月再次召開會議。而歷經了上半年的缺電、缺水事故,今日在會議上,水電供需問題再度成為討論焦點。
寶山二期預計每日消耗9.8萬噸用水,約等於竹科園區所有工廠的日用水量,用電量粗估970MW,約等於一座核能機組的日發電量,雖然這已是竹科管理局調整後的結果,但因今年新竹用水一度轉為橘燈,環評會議再度討論調降用水或新增水源的空間。
針對水電問題,主管的經濟部水利署與能源局已出面背書,在至2027年的電力供需計畫中已將台商回流、半導體產業新設廠房的用電量納入預估,而水利署也規畫再生水廠與廢水回收利用,若水情減量供水10%以上時,將增加臨時再生水機組,亦即水電供應無虞。
半導體屬於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因此製程所產生的廢溶劑、廢污泥與廢塑膠如何處理也成為問題。環評委員江康鈺與袁菁都認為,竹科管理局一再強調會從源頭減量,但不管怎麼樣還是會產生廢棄物,卻未能說明不可回收的廢棄物如何處理、由什麼機關處理,更不知處理量能與營運狀況。
根據竹科管理局在環評書件中提供的資料指出,未來廠房每日將產生120公噸廢溶劑、42公噸污泥與23公噸,「若未能在環評把關,責任就會落在地方環保局身上。」袁菁說。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也表示,將建議科技部盤點全國科學園區的廢棄物處理量能,納入整體考量。
令環評委員們更擔憂的是,寶山二期鄰近新城斷層,根據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預估最糟糕的狀況為震源發生最大地表加速度為0.7g(696gal),但目前的耐震規畫僅有0.352g(440gal),當強震來臨時可能發生斷電、化學品洩漏等災害。
不過,台積電廠務資深處長莊子壽表示,0.352g的震度平均475年發生一次,與2500年發生一次的最大可能地震0.48g(470gal)相去不遠,且440gal的耐震規畫已經優於現行法規,依據工程推測結果分析,若真的發生最糟糕的狀況,「進駐廠商建物主結構雖局部受損但仍能維持完整。」
經過3.5小時的討論,竹科管理局與台積電的說法仍無法說服環評委員,環評會議結論要求補充再生能源使用情形、廢棄物處理計畫、複合災害應變措施以及綠帶復育狀況等資料擇期再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