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往年此時正是百貨業者年中慶檔期,沒想到碰上本土疫情擴大。
百貨業者除了調整營業時間、自主停業,更紛紛推出自家電商平台,把百貨檔期由實體搬到線上,力求在疫情下殺出生路。
不過,電商經濟當道,百貨電商能靠什麼取勝呢? 產業分析師認為,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即是最大賣點。
新光三越表示,觀察到市場消費趨勢「零接觸」線上購物需求增加,除了持續強化APP購物宅配、skm eats外帶外送、熟客系統等數位服務之外,更結合原有美妝電商beautySTAGE,打造線上最大規模百貨電商「skm online」,共計導入2500個大品牌、5萬項商品,並於本月初甫上線試營運,今(8)日啟動線上年中慶。
新光三越希望,透過電商平台,延伸實體體驗與服務給消費者,並為各專櫃提供優質銷售平台,同時透露,skm online試營運至今業績與銷量大幅成長7倍。
SOGO、遠百等百貨業者,同樣強化自家電商「SOGO iStore」及「遠百Online」,陸續於5月起推出年中慶線上回饋。
針對特定品牌下手 百貨「嚴選」做出差異
商研院創模所副所長李世珍分析說明,百貨電商相較於一般電商來說,對於消費者具有「針對性」,一般電商多是什麼商品都賣、以價格取向,百貨電商平台上,通常會有進駐館內業者的區塊,以及百貨嚴選商品,嚴選商品指的即是該百貨才有的商品。
李世珍說,假如消費者對於某一品牌具有高度認同,認為該品牌商品代表自身品味或價值,就會選擇百貨電商進行消費,「簡單來說,百貨電商與一般電商之間一定要有『差異性』。」
不過,儘管百貨電商上擁有多樣品牌及商品,李世珍說,其中仍有品牌衝突問題,部分國際品牌可能基於自身考量,商品並未加入電商,因此,百貨嚴選商品中,大品牌商品可能較少。
他以國際美妝品牌香奈兒CHANEL舉例,指出該品牌強調服務與品牌價值,商品不上電商,但曾以VR等數位方式,讓消費者能在線上逛街,只逛不買;如要購買,就到實體店鋪,或像英國採取「得來速」方式,消費者先選購好商品,再自行開車前往業者指定車道取貨。
疫情推動電商規劃 百貨業見曙光看疫苗進度
談到百貨業者設立電商平台的考量,李世珍認為,一方面是為了因應疫情,一方面則是早有規劃,只是過往生意太過忙碌,剛好趁著疫情期間推動,「去年起,很多櫃哥櫃姐就已經開始學習直播販售商品。」
未來若疫苗陸續到位,李世珍表示,這對百貨業或各行各行來說都是一道曙光,並以美國拉斯維加斯現況舉例,只要已接種疫苗且持有證明,到拉斯維加斯都不需隔離也不須戴口罩。
另外,因應中央強化管制措施,新光三越台北各店、SOGO百貨、遠東百貨等,即日起館內超市皆實施「身分證分流」,周末將加派專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