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向資金瘋狂買入,港股近期成為內地資金下一個抱團目標!
「放水無熊市」,疫情後是全球權益資產暴漲的一年,中國滬深300指數漲27%,美國那斯達克漲了44%,而恆生指數去年跌了3%。
中國內地資金在抱團A股的核心資產,但優質企業的股票已經貴到買不下手了。基金經理們正焦慮於手上的大量資金如何建倉,驀然回首,發現一江之隔的港股相比A股,性價比要高出一大節。
內地資金開始大舉買入港股,僅十多個交易日淨買入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以下同),以致於某券商研究院喊出了「跨過香江去,奪取定價權」的口號。港股已經成為內地資金下一個抱團的目標。
股票市場互聯互通後 內資持續買入港股
香港股市作為一個離岸金融市場,長期以來的定價權由國際資本所掌控,這也導致了一大批知名度不高的中國中小企業長期被市場所低估。
2014年和2016年,滬深港通互聯互通機制相繼開通,相較於北上資金的「高拋低吸」,南下資金卻是一直穩定買入。自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後,北上資金流入1.2兆元,而南向資金已經淨買入接近2兆元。
而過去的半個多月,通過港股通的淨買入額就已經超過2019年的總額,達到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買進理由一:港股是全球權益資產的低估值窪地
當前的港股估值,相比A股確實具備優勢,A/H溢價指數大概是136,也就是說H股平均而言比A股便宜了36%。自滬股通開通以來,這一指數最高達到154,最低114。
縱向對比來看,恆生指數的PB(股價淨值比)位於歷史的44%分位數,與之相比的是,滬深300指數位於歷史56%的分位數,美國的道瓊指數位於歷史99%以上的分位數。
橫向對比來看,恆生指數PE(本益比)為16.44,不僅低於滬深300的16.8倍,更是大幅低於道瓊工業指數的29倍以及那斯達克指數的54倍。
買進理由二:中國內地經濟繁榮 未來有更多中概股回歸
港股盈利與中國經濟繁榮也是息息相關的,港股中有57%是中資股。內地經濟修復,預計中國2021年經濟達到9%以上的增長,香港市場上的中資企業有望獲得較高的盈利增長。
近年來,優質中概股陸續回歸在香港上市,比如阿里、京東等,而這些優質的新經濟企業是A股所欠缺的,對內地資金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去年港股打新(參與新股申購)的平均收益率就達到111%。
今年港股IPO有望創新高。據統計,2021年將有170檔新股在港上市,募集金額在4200億至4600億元港幣,有望排名全球第一,同時打破2010年4495億元港幣的記錄。
其中中國內地將會有更多的重磅企業陸續在港IPO或者二次上市,快手最近已經開啟招股了,最快將會在今年2月正式上市;滴滴出行、喜茶和京東物流也在IPO計畫當中;另外嗶哩嗶哩、百度、攜程等明星中概股也將回歸港股。(預計2021年在港IPO的中國企業見下面圖表)
(圖表來源:作者整理)
買進理由三:投資機會來自於稀缺性和折價
投資港股買什麼?一是買A股中沒有的行業和龍頭企業;二是買在A股有上市,但是港股更加便宜的上市公司。
從港股類的基金持倉來看,內地基金經理們普遍也是喜歡買這兩類港股。美團、騰訊和小米已經成為內地基金投資港股的標配;另外長期被低估的中資股比如金融、地產股也受到機構的青睞。
買進理由四:中國內地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定價權逐漸加強
作為一個自由港,香港資金來自全球,這些資金對政治環境變化、外匯的變動尤其敏感,全球資金的進出影響著港股的表現,這也是過去港股市場一直被低估的重要原因。
從97香港回歸後,中國對香港一直是較大力度的支持,包括開啟自由行、投資移民等支援香港實體經濟發展以及互聯互通等對香港資本市場的支持。
但川普上台後,美國開始逆全球化發展,中美發生貿易摩擦,以及香港局勢的不穩定,都導致了香港作為離岸金融市場的地位顯得較為尷尬。
而這些消極影響正在慢慢減弱,中國內地對香港的影響力逐漸擴大。從2018年開始,中國內地就取代英國和美國成為港股的第一大外地投資者,中國內地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定價權逐漸在加強。
估值低、盈利增長、優質企業回歸等等,這些都是短期看好2021年港股上漲的理由。長期而言,還是中國對香港資本市場定價權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