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A股仔細研究其規律的投資者或許都知道,A股有「牛市不過三年」的說法,我們也統計了滬深300從2002年開始有指數以來,沒有連續漲三年牛市。比如2006年、2007年連續兩年牛市;2008年大熊市;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上漲;2016年下跌。
雖然歷史經常押著相似的韻腳,卻也不總是簡單重複。現在中國政府希望能夠走長牛,「牛市不過三年」的魔咒是否會被打破?
市場難以準確預測,但我們可以根據五個指標,來看看「牛」了兩年的A股,行情走到什麼階段,現在是貴還是便宜。
一、股權風險溢價模型:如果指數再漲15%~20%就該「棄股買債」
股權風險溢價模型也叫美國聯準會模型(FED模型),是用股市的盈利收益率(也就是本益比PE的倒數)減去長期國債收益率(如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得到一個股債收益差,其實就是股權風險溢價。
股債收益差越高,股市越值得投資,反之亦然。如果股債收益差低到了歷史極端值1%,也就是股票的收益率和國債收益率只高1%,但要冒著股票波動的風險,那還不如買債券比較穩定。
我們用滬深300指數的本益比倒數和中國十年國債收益率進行比較,截止12月11日,股債收益差為2.43%(即股票的收益率和國債收益率只高2.43%),低於歷史均值3.5%,但還沒到歷史極端值1%,表示滬深300指數還沒有到歷史極端高估的時候。
我們也計算了各種情景假設,假設中國十年期國債利率保持現在3.29%不變的情況下,如果滬深300指數再漲15%到20%,則可能就到了歷史極端值。
二、整體估值:當前A股整體估值是過去十年最高水準
我們用中證全指(全部A股剔除特殊交易ST、*ST股票以及上市不足三個月後的剩餘股票)的本益比,來代表A股整體的估值水準。截止12月11日,中證全指本益比(PE-TTM)為22.67倍,處於過去十年歷史估值從低到高的100%分位,也就是說,當前A股整體估值是過去十年的最高水準。
三、證券化率(巴菲特指標):和歷史高點相比,目前並不算高
2001年12月,巴菲特在《Fortune》雜誌上發表文章,給出量化股市估值水準的最佳指標,即「所有公開交易的股票總市值占美國GNP的比例」。這個股票市值占GNP的比例(後來也常用 GDP 代替 GNP),一般也叫做「資產證券化率」,因為巴菲特非常看重這個指標,因此也被稱為「巴菲特指標」。
如果股市總市值與GNP的百分比關係曲線落在70%到80%範圍,購買股票將會不錯;若接近200%,我們買股票就如玩火。
截止12月11日,兩市總市值為86兆元人民幣,若以2019年的GDP(99兆元人民幣)計算,證券化率為86%,略微超出了巴菲特所說的合適區間。如果與2015年牛市最高點(證券化率114%)和2007年牛市高點(證券化率149%)相比,目前的證券化率並不高。
四、新增開戶數:市場情緒冷靜,氣氛並不算過熱
以前看到「散戶跑步進場,市場加速趕頂」就是市場過熱,新增開戶數一直是判斷市場情緒的重要指標。這個數據現在處於什麼水準呢?
2020年10月份新增開戶數181.51萬戶;7月份新增開戶數曾達到404.6萬戶;2019年3月份新增開戶數亦曾達到337.9萬戶;2015年牛市時,月新開戶數的峰值是719.86萬戶。從這個指標來看,目前A股或許並不算過熱。
五、換手率:還沒達到歷史牛市高點水準,籌碼面相對穩定
上證指數目前日換手率是0.7-1.0%,2020年7月達到過1.6-1.8%,距離2015年3.1%高位還有近70%的距離;深證成指目前日換手率是1.8-1.9%,2020年7月達到過4.2%,和2015年牛市的頂峰(約6%)換手率區間,距離更大。
創業板指數當前換手率主要在1.8%-2.3%之間,2020年7月達到過4.1-4.8%,2015 年牛市高點時,創業板指數換手率達到6%以上。所以,從換手率看,目前的市場熱度不及今年7月份,和2015年牛市高點相比差距就更大了,表示籌碼面還算穩定。
綜合這五大指標,我們可以得到三點結論:
1、目前的A股總體從估值指標雖然比較貴,但從股權風險溢價及證券化率來看,還是有上漲空間,但如果滬深300指數從2020年12月11日再上漲達到15~20%後,買股票就不如債券了。
2、雖然上證指數最近突破了年內高點,但當前的市場熱度,不如今年7月份,與2007年、2015年牛市高點時的熱度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如果市場熱度滿分是100分的話,目前或許只達到65分。
3、從籌碼面來看,都還沒到歷史牛市高換手的水準,籌碼面還算穩定,表示市場上漲還沒到瘋狂的地步,整體指標判斷目前中國股市可能還在走慢牛的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