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農水署剛掛牌 為何就害農民損失慘重?

農水署剛掛牌 為何就害農民損失慘重?
桃園農民鄭正宏指著龜裂的農地,已經停灌一個月的稻田已逐漸焦黃。

李佳穎

焦點新聞

攝影/陳弘岱

1248期

2020-11-18 10:32

十月中旬,農委會宣布桃竹苗灌區全面停灌,令農民措手不及,也造成重大農損。
農民認為,若農田水利署發揮改制前的協調功能,至少能挽救部分農作,不至於全面廢耕。

車子駛進桃園觀音,焦黃的農田映入眼簾,葉菜乾癟,稻穗掉進土地龜裂的縫隙。入秋的東北季風吹來,氣氛顯得特別蕭瑟。自農委會於十月十四日宣布桃竹苗即刻停灌以來,務農三十年的鄭正宏只能看著自家農田日益枯竭,此時該用來採收的農具只能停放在倉庫原封不動。

 

這是台灣五十六年來首次在稻作種植期間宣布停灌,此刻正逢二期稻作收成,停灌影響近一萬一千公頃稻米以及三千公頃的蔬果雜糧,補償金額雖高達十五億元,但仍難以平復農民要毀田休耕的心情,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農田水利會淵源深厚的民進黨立委黃世杰解釋,未改制前的水利會是擁有灌溉水權的公法人,經濟部水利署必須與水利會協調、調度後,才能引用農業用水;水利會會長和小組長都是農民直選的代表,他們具有民意基礎,扮演基層農民與水利署的溝通橋樑。

 

水利會改制公務機關  基層與中央溝通反而受阻

 

農田水利會今年十月改制為公務機關「農委會農田水利署」(農水署)轄下管理處,水權一併歸公,水利署與農水署可不必與農民商量逕自宣布停灌,「基層農民聲音不僅沒被決策單位聽見,甚至無法第一時間獲得訊息。」黃世杰說。

 

鄭正宏扶起腳下的稻穗說:「沒有水分的稻稈很難割斷,收割機採收起來特別費力,一不小心還得花錢修理。」他直言,若政府及早宣布停灌,農民可以選擇不種二期稻作,或提早插秧作業,搶在停灌前收成,無論如何,損失都不會像現在這樣慘重。

 

「水利署聲稱有和農委會溝通,但就我了解,農委會沒有向各地農田水利會或管理處徵詢意見。」黃世杰認為,水利會改制後,與農委會的關係轉為「下對上」;雖然不少原有幹部在改制後仍出任管理處人員,但身分已轉為「聽命執行者」,無法在決策過程中即時替農民發聲,基層與中央的溝通管道形同「斷橋」,部分農民甚至得找立委陳情。

 

勾勒「社區小學」藍圖 空間活化  同時解決少子、高齡問題 

 

目前已經拍板的永春國小、永吉國小合併改建案,將是台北市EOD的首例,並將成為其他「社區小學」的示範。台北市最有歷史的社區之一萬華地區,共有四所小學、一所幼兒園也正計畫整合成「艋舺學園」,結合地區需求,以提高校園空間多元使用率。陳素慧說明,「社區小學」的規畫,正符合SDGs的第十一項目標,創造新的生活形態與生活建築典範,促使城市與人類居住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性。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發布風險報告,未來十年全球前五大風險都和極端氣候、環境災害息息相關。其中,熱島效應和強降雨,台灣並不陌生,當全世界平均升溫已達攝氏一度,台灣則上升約攝氏一.四度,行政院更在今年宣布全台中小學,班班有冷氣。


面對熱島效應,柯文哲表示:「安裝冷氣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要源頭管理必須是用綠建築,包括遮陽、通風、噴霧、綠植栽等等,這些會比裝冷氣更為節能減碳,也比較符合環保,所以要優先處理。」

 

推動「海綿城市」 循環經濟模式  種一座綠色台北城

 

台北市正規畫全台基地最大的綠建築——南港機廠基地社會住宅,造價高達九十億元,並啟動循環經濟模式技術標案,未來將導入太陽能發電、雨水回收、綠能電動車租賃,並將房型模組化,讓建材設備可再生回收。


地表被建築物、混凝土等不透水物質所覆蓋,形成「人造沙漠」,已經喪失利用雨水調節溫度、溼度的能力。大自然的地表原是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可以吸水、蓄水、滲水、淨水,乾旱時可以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柯文哲上任台北市長後,大力推動以「海綿城市」取代「水泥城市」,計畫將面積二百五十萬平方公尺的人行道鋪上透水瀝青和透水磚,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副局長張郁慧說明,「海綿城市」已是世界水環境管理趨勢,「鋪設透水鋪面、帶狀植栽槽、雨撲滿、雨水花園等設施,讓都市可以涵養雨水久一點,貯留多一點,分擔雨水對下水道系統造成的負擔。」


三年來,台北市累積保水量已達五十座標準游泳池。海綿城市如其名,它是慢慢吸收,面對瞬間暴力式強降雨,雖有減緩功能,但無法瞬間吸納所有暴增雨量,台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林鎮洋指出海綿城市的常見迷思。提升城市韌性是漸進式,唯有通過長時間考驗,才是永續發展目標的真正意涵。

 

台北市

海綿城市取代水泥城市是未來趨勢,綠地空間可以還原土地透水蓄水功能。(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柯文哲

延伸閱讀
用科技掌握天公伯的心情 阿龜串聯農業專家開啟農業科技新革命
用科技掌握天公伯的心情 阿龜串聯農業專家開啟農業科技新革命

2020-10-29

全豬零浪費  創造「新農業循環網絡」
全豬零浪費 創造「新農業循環網絡」

2020-03-31

【地方創生 企業投資地方】從物流、監測、農業到教育!以創新科技深入偏鄉,航向美麗新世界
【地方創生 企業投資地方】從物流、監測、農業到教育!以創新科技深入偏鄉,航向美麗新世界

2019-11-12

文化加值農業創富、慢食、慢遊、慢活臺東!
文化加值農業創富、慢食、慢遊、慢活臺東!

2019-10-07

田地裡的桃園農業博覽會 化作永續種子 體現環境教育價值
田地裡的桃園農業博覽會 化作永續種子 體現環境教育價值

201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