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中國的市場監管總局就《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這一次突如其來的反壟斷吹風指南,一下子把港股恆生科技股板塊吹得東倒西歪。這次反壟斷法會對互聯網企業產生重大影響嗎?
反壟斷指南新規目的不是為了去遏制巨頭發展,而是為了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公平和秩序,同時還要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所以這需要做“科學有效”的監管。但怎麼把握這個“科學”的度是一個高深的學問,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反壟斷歷史上,凡是受到反壟斷機構調查和指控的企業,通常都是當時最具創新力的企業,包括早期的美國鋁業、IBM,後來的微軟(Microsoft)及谷歌(Google)等公司。沒有什麼創新力的企業就沒有人會去調查它,因為它不可能有足夠大的市場份額。反壟斷的目的是要讓具有創新力的企業不會被巨頭們扼殺在搖籃裏。
微軟反壟斷案是千禧年後十年營運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嗎?並不完全是。
回顧90年代互聯網市場,在1994年網景公司(Netscape)發佈瀏覽器,震驚市場,搞得微軟措手不及,因為Windows 95沒有配備內置的上網方式。當時我記得在1995年大家都會主動安裝網景的瀏覽器,可以用電腦探索世界。
IE瀏覽器免費下載 微軟一舉打垮網景
後來,微軟從望遠鏡娛樂公司(Spyglass)購買了授權,推出IE瀏覽器,通過提供免費下載、操作系統捆綁IE瀏覽器的服務,削弱網景公司的商業模式。最終網景被打垮,瀏覽器這一創新產品的果實也被微軟攫取。
1998年美國司法部指控微軟違反了反壟斷法,因為微軟把自己的瀏覽器捆綁銷售。這個案子大量的法學家和經濟學家都有參與,最後判決微軟違反謝爾曼法,要強制分拆成兩個公司。但聯邦上訴法院又否決了這個判決,美國司法部和微軟達成和解協議,不再要求拆分,只要求整改。
這個壟斷指控讓微軟內部也開始反省自己的“強盜行為”,直接導致它在與谷歌的搜索大戰中,被巨頭打壓有所節制,加上谷歌的創新能力趕上互聯網開始繁榮的風口,很快成長為新的互聯網巨頭,矽谷也迎來3.0時代。
整體過程分析下來,影響微軟的不完全是因為反壟斷法,而被其他的更具創新的公司打敗了。
時隔22年過去了,現在換谷歌等其他互聯網巨頭面臨壟斷指控。
2020年10月21日,美國司法部和11個州對谷歌提起訴訟,指控矽谷這家科技巨頭利用其市場主導地位打擊競爭對手,違反了公平競爭法。同時,針對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和臉書(Facebook)等公司的反壟斷調查也在發酵中。
71年來,儘管反壟斷在美國爭議不斷,但有一點卻毋庸置疑,給科技巨頭們戴上鐐銬後,美國確實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產業創新浪潮,整體還是對市場是有利的。
中國哪些互聯網公司受到反壟斷法影響較大?
現在看到中國也開始對反壟斷法重視起來,很多人擔心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公司存在類似的問題。
這次的反壟斷法,我們認為電商、支付、搜索以及線上旅遊行業將在新規下面臨更嚴格的監管,因為他們業務涉及到該指南所強調的多個方面,例如爭奪商家並讓他們只能選擇一家電商平台、差別定價、搭售以及以低於市場成本的價格競爭。
因此,對阿里巴巴及美團點評和攜程的影響相對較大,對騰訊的影響相對小。另外,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可能面對的競爭對手較多,包含了京東、拼多多等,而騰訊關鍵還是要看是否人與人互聯的地位有其他產品可以替代。
自由市場上,競爭總是存在的。我們認為線上社交和娛樂平台受到該指南的可能影響較小,因為該行業的競爭更為充分。我們重點會觀察有沒有影響這些公司核心競爭力本質的因素,是否有潛在競爭對手會出現顛覆性的創新,這才是我們現階段應該思考問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