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元旦起,台灣將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農委會推出「台灣豬」認證標章作為配套措施,希望藉由清楚標示豬肉來源,讓消費者自行選擇肉品。
不過,回溯2012年,台灣開放進口月齡30個月以下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牛肉肌肉進入台灣市場,當時衛生署就強制食品要標示原料及原產地,但政策上路已8年,標示亂象層出不窮,連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都鬧烏龍,稱今年台北市牛肉麵節冠軍店家,使用「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牛肉」,引發業者不滿,還拿出「未驗出」測驗報告打臉他。
未來,民眾前往店家購買熟食時,真能仰賴食品來源標示,做個聰明的消費者?這點,連基層食品稽查官員都不看好,笑說「食品真的是良心事業」。
記者實際走訪北市商圈、傳統市場,不少店家自行製作肉品標示來源證明,若涉及牛肉,多強調自家僅使用「澳洲牛肉」、絕不使用美國牛。不過,大多數都為「自行填寫」、且多已標示數年,斑駁老舊。
至於食品部分,也有部分店家在外牆上貼有SGS相關認證文件,為自家食物品質掛保證,但詳細一看,已是2013年的報告。
一張標籤用萬年 貼前、貼後沒管制 真偽難辨
環南市場豬肉批發商溫碧霞透露,近期許多合作的下游食品店家,來要「豬肉來源證明」,她強調,豬肉是100%國產,不過店家怎麼貼、未來加工食品是否全使用自家豬肉,則不太清楚。
場景轉換至一般小吃店。三年多前與家人合資,在家附近開起便當店的黃小姐表示,開店初期,曾有衛生所人員來輔導,強調店內肉品要標示來源,當時自己去找了上游肉品供應商要了一張證明,「審核通過後,衛生所人員就沒來了」;至於貼紙,就持續貼在店門口,自己也不會沒事找事去更換,「開店就夠累了,放著沒事就好」。
衛福部現行規定,牛肉原產地、基因改造食品、重組肉三類食品,均應強制標示,不過,產品標示形式、過程,目前中央並無統一規範。
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長陳怡婷表示,現行店家食物產地標示的貼紙來源,多會放在衛生單位窗口,由市府相關局處宣導標示,為方便小本經營業者,也可自行領取,不需要認證制度。
陳怡婷說,標示方便消費者購買,也方便基層查緝;不過,她也無奈表示,要確認店家各項標示真偽,「還是只能仰賴政府抽查」。
甚至有不願具名的基層稽查員表示,SGS相關檢驗費用高、成本高,肉品進出貨根本不可能每批送檢,有時店家被強制要求檢附證明,「就做了一次檢查,事後一張標示、證明用萬年,但我們都知道,那只是證明特定一批貨沒問題」,建議中央應針對標示進行制度化設計、定期更換,才有實質效力。
也有北市市場處官員表示,北市作為消費地,許多產地的豬肉來源也很難確認,部分產地縣市將標籤發給零售商,許多人「閉著眼睛就貼了」,消費者根本無法確認自己買的食物來自哪個產地、哪個牧場,直言「目前的貼紙效益不大」,「食品還是良心事業」。
▲萊豬將叩關,國人對豬肉信心下滑,怕影響生意,攤商將中央、地方衛生局輔導的肉品溯源標章貼在攤位,甚至是豬肉屠體編號也置於攤前。(圖:記者蕭婷方攝)
食品安全把關難 政府稽查與輔導人力待加強
食品最終仰賴「業者良心」,再靠政府不定期抽檢確認真偽;言下之意,政府食品稽查與輔導,是最終「食品安全守門人」。
標示問題多,明年元旦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又將叩關,從農委會到地方政府均強調,要溯源管理,未來稽查也會加強各食品環節的標示。不過,美豬落地台灣的第一關,即邊境檢驗率,據統計僅4%左右,且邊境查驗的資訊細節,部分抽驗結果雖會公開,但關於「標示不實」的部分,民眾卻沒資訊,引發疑慮。
據統計,衛福部目前食品稽查含邊境檢查人力共計160人,除查緝專案外,針對進出口食品採取每批書面審查,實際抽查則以隨機方式決定。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也針對此事表示,將向行政院爭取加強稽查美豬的人力與經費。
衛福部食藥署官員也強調,食品抽查原則會針對高風險、高關注與高違規事項重點處理,明年一定會加強動物用藥殘留的稽查,不論商家、加工廠,都會重點稽查。
中央宣示要加強查緝,但地方政府直言人力、財力成問題。陳怡婷說,除了稽查業務,地方政府還有輔導責任,要讓業者趕在明年元旦前完成標示,以免被罰。她指出,北市食安稽查人員僅有31人,光是食品販售業者就有近3萬家;此外,平時還要不定時配合警方八大行業專案等,人力十分吃緊。
更有基層稽查員說,稽查人力不足、中央專案太多,第一線為達標常流於形式。
陳怡婷無奈地說,政策明年就要上路,針對美豬進口的專案細節與經費還沒說清楚,地方其實無所適從,目前先自行籌措財源,11月起,委託專業團體進行專案輔導,輔導店家儘速標示肉品來源,暫時填補人力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