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正是流感疫情的好發期,我國日前施打流感疫苗傳出51人有不良反應,其中12人出現休克、呼吸困難等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有一名台中51歲男子,接種完後10天一度病危送醫;對此,衛福部提醒,並非人人適合施打疫苗,尤其是5種人因病史及身分因素「不建議」接種。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顯示,台灣歷年流感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於年底至隔年年初達到高峰,於2、3月後趨於平緩,且接種疫苗後約2週後才會產生保護力,因此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10月儘早施打流感疫苗,讓流感季來臨就有足夠的疫苗保護力。
不過衛福部提醒,有5種人其實是「不適合」接種疫苗的,包括「已知對疫苗的成份有過敏者」、「過去注射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或是「出生未滿6個月」因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等臨床資料不適合接種,以及「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疾病者」須待病情穩定後,再做是否接種疫苗的決定。
另外,先前接種本疫苗6週內曾發生Guillain-Barré症候群(GBS)者,必須先請醫師評估,再行施打;而對「蛋」之蛋白質有嚴重過敏的民眾,可在門/住診由熟悉處理過敏症狀的醫事人員協助接種後,觀察30分鐘,如果身體無不適症狀才能離開。
由於流感病毒極易產生變異,衛福部表示,即便民眾先前有施打其他疫苗,但原施打疫苗對不同抗原型之病毒保護效果減低,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疫苗成分相同,接種4至6個月後保護效果即可能下降,保護力一般不超過1年,因此建議每年均須接種1次,是全球一致性的作法。
衛福部解釋,流感疫苗是由死病毒製成的不活化疫苗,因此不會因為接種流感疫苗而感染流感,但接種後,可能會出現輕微反應,例如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全身性反應(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等),一般會在接種後1至2天內自然恢復,雖有可能產生嚴重的立即性過敏反應,但發生率是相當低的。
雖然依國際文獻資料顯示,對「蛋」的蛋白質有嚴重過敏者,接種流感疫苗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之機率極低,衛福部也將「對蛋過敏者」自不適合接種對象名單中移除,不過民眾若是有疑慮,仍可於接種後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