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狀肺炎疫情有再起之勢,流感也來勢洶洶,引發流感疫苗「搶打」潮,衛福部長陳時中日前宣布,50至64歲非高風險慢性病患,暫緩公費接種流感疫苗,引爆民怨,行政院長蘇貞昌今(19)日還親上火線,為「疫苗之亂」公開致歉。
事實上,感染流感病毒後繼引發的細菌性肺炎,才是引起重症或死亡的主要原因,醫師特別提醒,若要防止肺炎重症,不只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效果更好。
流感與新冠肺炎症狀差在哪裡?打疫苗有差嗎?
新冠肺炎病毒和流感病毒都是透過飛沫、接觸和污染物傳播。新冠肺炎的症狀表現與流感相似,同樣會出現發燒、疲勞感等症狀,嚴重時會有肺炎情形;不同的是,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臨床病症表現多以「下呼吸道」症狀為主,例如:乾咳、呼吸困難,有時會合併腹瀉或嗅覺異常。
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社區醫學科與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孫文榮就建議,民眾可施打流感疫苗;他說,施打流感疫苗者,較不容易罹患流感,也能協助醫師在第一時間區別流感與新冠肺炎的差異,儘早診斷病情。
施打流感疫苗可以避免得到新冠肺炎嗎?
根據國際單一醫學中心研究發現,307名新冠肺炎確診者中,超過5成同時感染流感,證明新冠疫情期間,同時感染流感的情況十分常見。
據國際研究調查,施打疫苗無法完全預防新冠肺炎,不過可以降低已罹患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與死亡率。近期巴西研究數據指出,近10萬名新冠肺炎確診者當中,有接種流感疫苗者,重症住院與呼吸器維持需求,都明顯降低,各年齡層死亡率,皆低於無接種流感疫苗者。
加拿大先前發表研究論文也顯示,當社區流感疫苗間種普及率提高至9成時,新冠肺炎確診案例的累積數量,可減少約23%、交叉感染的病例則減少92.9%。
歸納來看,施打流感疫苗不能預防新冠肺炎,不過能避免重症機率、降低死亡率。
流感疫苗一定要施打嗎?什麼時候接種好?
據北市衛生局統計,108年流感季流感併發重症者中,96%未接種流感疫苗,且流感併發重症死亡者中,95%未接種流感疫苗,顯見接種疫苗,仍是降低罹患流感併發重症的有效方法。
「流感疫苗不會終身有效」。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於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孫文榮提醒民眾,流感型號有很多種,每年預測病毒株種類後製成疫苗,如果患者罹患的病毒種類與接種的疫苗型號不同,還是無法緩解相關症狀。
台灣歷年來流感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於年底至隔年初達到高峰,一般來說都會持續到農曆春節,直到2、3月趨於平緩,因此建議高風險及高傳播族群應儘早接種。
打疫苗自費好、公費好?國產好還是進口好?要打幾劑?
台灣自108年開始全面接種四價(2種A型及2種B型)疫苗,今年政府採購3廠疫苗,皆符合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查驗登記規定,且經核准使用。
今年政府採購3家廠商,其中2家為進口疫苗,一家為國內製造。流感疫苗的疫苗株選擇,均依照世界衛生組織針對雞胚胎蛋培養疫苗,及細胞培養或重組疫苗建議,具有全球一致性且抗原性相同,其產生的保護效果是一樣的。
依照衛福部公告資訊,未滿9歲兒童,若為初次接種,應接種2劑,2劑應間隔4週以上、每次接種1劑即可;9歲以上,每年僅需接種1劑以上即可。完成疫苗接種後,至少約2週後產生保護力。(9歲首次接種幼兒,則由第2劑注射後時間起算)。
流感疫苗會有副作用嗎?
據衛福部公告資訊,有些人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人會有全身性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皮膚搔癢或尋麻疹等,一般會再發生後1至2天內自然恢復。
嚴重的副作用包含立即性過敏反應、過敏休克等不適狀況(臨床症狀包含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氣喘等),這些症狀通常會於接種後數分鐘至幾小時內出現。醫師建議,民眾施打疫苗後,可於接種處停留10-15分鐘,有助及時處理這類不良反應。
疫苗打不到該怎麼辦?醫師建議「這款疫苗」防重症效果更好
今年台灣流感疫苗施打人數增,基層醫護直言,攤開施打民眾健保卡紀錄,不少人十多年沒打流感疫苗、或從來沒打過流感疫苗,今年因新冠狀肺炎疫情搶打疫苗,今年是有史以來最忙亂的一年。(圖:蕭婷方攝)
只是,疫苗數量畢竟有限,如果打不到,該怎麼辦?孫文榮說,預防流感疫苗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就是很好的防疫手段」,建議民眾還是要「多管齊下」防治疾病,有全身痠痛、倦怠或發燒等感冒症狀,就應儘速就醫。
孫文榮也建議,65歲以上長者、高風險族群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孫說,肺炎鏈球菌疫苗在秋冬非常重要,可避免相關呼吸道疾病,減少病人出現中耳炎、鼻竇炎、肺炎、敗血症或腦膜炎等,對於5歲以下、65歲以上老人,以及因疾病而導致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而言,可明顯降低得到流感重症機率。
孫說,現行公費有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終身只要施打一次即可,但還是建議65歲以上長者,再自費接種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讓保護力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