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紅外線監視盜伐熱點 用高科技抓山老鼠 盜林案八年減近四成

紅外線監視盜伐熱點 用高科技抓山老鼠  盜林案八年減近四成
宜蘭地檢署檢察長余麗貞(左3)與羅東林管處林務課課長李威震(左4)合作,打擊山老鼠。

楊竣傑

焦點新聞

攝影/陳弘岱

1243期

2020-10-14 10:53

台灣豐富的森林資源,因山老鼠肆虐而逐年流失。為扭轉巡山人力不足、辦案難以蒐證的劣勢,執法單位引進紅外線攝影、林木DNA資料庫等先進科技,期望有效嚇阻盜林劣行。

二○一八年八月,農委會林務局羅東林區管理處森林護管員,進入宜蘭明池山區巡山時,發現幾道疑似盜林集團開闢的新山徑。林管處調出紅外線影像監視紀錄,果然有清楚拍下山老鼠搬著木材下山的畫面,隨即將證據轉交宜蘭地檢署啟動偵辦。

 

檢方暗中布線數月,確認犯罪集團車手與下游收贓藝品業者的車牌號碼後,在同年十二月及隔年一月兩度收網,逮捕十三名山老鼠與收贓業者,並查獲扁柏、紅檜的樹瘤、角材等珍貴木材,去年三月依違反《森林法》對嫌犯提起公訴。

 

雖然檢方認定全案「人贓俱獲」,但上了法庭,業者堅稱由合法管道取得木材。為此,擔任森林護管員二十年的羅東林管處技術士賴木成,還與十多名警力押解盜木主嫌上山,指認被盜伐的檜木並採集DNA,比對後與藝品店木材吻合,讓業者難以辯駁。「宣稱合法取得是業者一貫的辯詞,為了在法庭用科學證據說話,我們早就決定比對DNA。」宜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梁光宗解釋。

 

擁有眾多珍貴木材的嘉義阿里山區,是盜伐的另一大熱點。嘉義市陳姓木材行業者,去年九月起雇用熟悉林木地緣位置的阿里山原住民,盜伐牛樟木販賣牟利;嘉義地檢署利用山區出入口的車牌辨識系統,過濾可疑車輛後破獲這宗山老鼠集團,並於今年七月起訴三名主嫌。

 

嘉義地檢署主任檢察官蔡英俊指出,追查車輛軌跡,再配合攝影機等跡證,讓山老鼠不敢如過去囂張,嘉檢轄下違反《森林法》的新收案件,從一五年的五十六件,降至一九年的二十六件。

 

巡山人力吃緊  林木資源流失

 

台灣國有林地面積近一六○萬公頃,長期以來,有限的稽查人力無法有效嚇阻山老鼠肆虐,每年國有林地遭盜伐的損失金額超過一億元。「全台森林護管員僅一○五九人,等於一人要負責超過一五○○公頃、約兩千多個足球場大的範圍。」林務局林政管理組簡任技正范家翔說明。

 

為防止國有林地不斷遭山老鼠啃噬,執法單位過去幾年,不斷嘗試使用新科技,防制盜採林木,宜蘭與嘉義的故事,就是兩起成功案例。

 

所謂「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執法單位研發出的每一項新偵辦技術,都是從了解山老鼠的犯案習性與心態開始。

 

以往山老鼠砍下高價的檜木後,通常不會隨即銷贓,反而會趁月黑風高時再搬運下山,躲避護管員取締。近年,山老鼠集團分工更精細,往往聘請原住民、失聯移工充當車手或伐木工,再以即時通訊軟體聯繫。因嫌犯互不認識,即使第一線犯罪者遭逮,或贓物在藝品店、佛具店遭查獲,檢警也難以循線追查源頭。

 

長期處於劣勢的執法人員,曾嘗試在被砍下的木材上裝設發報機,當木材被移動就會發出震動,通知警方上山圍捕。但山老鼠吃過虧後,學會破壞發報器再逃逸,讓護管員防不勝防。

 

約莫五年前,全台八個林管處在盜伐熱點周邊裝設微型攝影機,以及人員經過會自動拍攝回傳的紅外線攝影機,才真正扭轉「敵暗我明」的劣勢。

 

巧妙運用攝影監控科技,配合一五年《森林法》修法,將「雇使他人竊取森林主副產物」,刑度提高為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讓山老鼠不再無法無天。根據法務部統計,修法當年違反《森林法》被判逾一年、不滿三年者,僅占十五・二%,至一八年就增加至六七・二%。

 

雖然定罪率高,但○九至一八年間一四九○名被判刑者當中,有高達七三・四%刑期未滿一年,「這些山老鼠往往出獄後又犯案,所以檢警林調一定要合作強化證據力,讓法官有加重刑期的依據。」羅東林管處林政課課長李威震說。

 

林務局與法務部調查局在一七年合作建置「檜木DNA資料庫」,就是運用科學技術強化證據力的重要嘗試。

 

科技偵查  降低盜伐案件

 

這座資料庫由森林護管員採集扁柏與紅檜資料,先建立標準品,隨後再陸續採集樣本累積DNA資料,在一九年宜檢偵辦明池山區山老鼠案時,首次被當作法庭證據。

 

宜蘭地檢署檢察長余麗貞,是決定放手讓檢察官委託調查局比對「被害木」與「扣案贓木」DNA的關鍵人物,但她坦言,利用這項新武器採集法庭證據,並非毫無壓力,「要比對DNA,我也怕會漏氣,所幸最後證明檢方的判斷是對的。」她說。

 

三年來,調查局已建置六百多筆「葉綠素DNA」,今年底預計再完成六百筆「染色體DNA」,未來只要司法單位提供遭盜伐林木與贓物檢體,鑑識單位在兩到三周內就能確認兩者「身分」是否相同。「一旦用科學工具比對出贓木來源,嫌犯該負的刑責,賴也賴不掉。」調查局鑑識科學處調查專員陳啟聰解釋。

 

「新偵查方式不僅減少人力負擔,也讓山老鼠有所顧忌,不敢像以前任意砍伐國有林 。」范家翔指出,竊取森林主副產物查獲案件數,由一一年高峰的三七○件,逐年降低至去年的二二六件,八年案件發生率降近四成,可見科技辦案的成效。

 

當山老鼠犯案手法日興月異,檢調也絲毫不鬆懈,反而「愈戰愈勇」,更懂得運用科技工具,要在科學證據打擊犯罪的時代,在鬥智鬥法的「叢林戰」中,更有效瓦解盜伐集團,保護台灣這片千年山林。

 

竊取森林主副產物案件統計

延伸閱讀
「殺它比防它更重要!」 全球2500萬人確診後  台灣可望推出國產雞尾酒DNA疫苗 「至少可先救航空公司」
「殺它比防它更重要!」 全球2500萬人確診後 台灣可望推出國產雞尾酒DNA疫苗 「至少可先救航空公司」

2020-08-31

你有企業DNA嗎?
你有企業DNA嗎?

2020-07-02

股票也有DNA
股票也有DNA

2018-11-21

職人DNA 盡顯手作之巧
職人DNA 盡顯手作之巧

2018-02-07

紀念蘋果的創新DNA  庫克在賈伯斯劇院發表新機iPhone X
紀念蘋果的創新DNA 庫克在賈伯斯劇院發表新機iPhone X

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