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難題》只靠控制成本 不是長久之計 沉痾堆疊 改革卻總七折八扣 健保財務危機25年沉浮史

難題》只靠控制成本  不是長久之計 沉痾堆疊  改革卻總七折八扣 健保財務危機25年沉浮史
25年來,全民健保屢次出現財務危機,但只要政府拋出調整保費構想,總會引起社會強烈反彈。

2020-10-07 10:39

健保若一再地緊縮,醫院也會相對跟著緊縮,整體而言絕對會壓縮醫療品質。」中央健保局(現為健保署)首任總經理葉金川2002年的這段評論,在18年後的今天仍毫無違和感,畢竟全民健保開辦25年來,多數時間都面臨財務困境,也因此不斷面臨「改革」壓力。

2000年3月,健保剛滿5周歲,衛生署(現衛福部)公開承認,健保自1998年3月起支出已大於收入,且財務缺口以每月20億元規模擴大。衛生署在新聞稿中指出:「健保醫療費用成長率高出保費收入成長率甚多⋯⋯,健保局雖加強各項抑制浪費措施,但收支失衡是不爭的事實。」

 

「使用者付費」屢遭推翻 20年前的紅字  至今多未改善

 

當時台灣剛完成第一次政黨輪替,就任後立刻得接下健保財務危機燙手山芋的新政府,火速宣布由民間專家成立「全民健保體檢小組」,作為政府擬定健保政策的諮詢單位。

 

體檢小組經歷7個月討論,於隔年2月底發表的報告中點出多項問題,例如,「論量計酬為主的支付制度」促使醫療提供者增加服務量,使民眾就醫次數增加,建議應納入「依品質成本訂定的支付標準」。

 

在需求端,則因「民眾認為多看醫師、多吃有助身體健康」,「而部分醫師未導正觀念」,導致就醫次數增加及醫療費用快速成長。至於財務面,則有保險費基不健全的缺點。

 

如果2020年再替健保進行一次健檢,上述診斷結果,多數依舊會出現在檢驗報告上。

 

健保20年如一日的「病因」,不能全怪主管機關消極不作為,而是部分健保制度初衷、以及衛生署與健保局推出的多項改革構想,皆因政府不敢忤逆「民意」,而無法付諸實現。其中,「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更是不斷遭到推翻。

 

隨收支連動的保險費率,是使用者付費的重要環節。1994年通過的《全民健康保險法》明白寫著:「保險費率,由保險人至少每2年精算1次,每次精算25年。」一旦精算費率前5年平均值與當年度保險費率相差幅度超過正負5%,或保險安全準備金不足,主管機關即可擬定調整費率,送行政院核定。


 

健保財務自從1998年起入不敷出,早已符合當時的調整費率條件,行政院卻一直拖到2002年9月才將保險費率由開辦時的4.25%小漲為4.55%,並同步調高就醫、和超過100元以上檢驗檢查的部分負擔。

 

「健保雙漲」果然引發勞工團體示威遊行,時任衛生署長李明亮也因此下台。當時民間反對的理由和今天類似:先解決地方政府欠費、醫療浪費、藥價黑洞,再來調漲健保費。

延伸閱讀
薄冰上的台灣之光!一窺「健保」背後3大危機:我們該做的,不能只有調漲保費
薄冰上的台灣之光!一窺「健保」背後3大危機:我們該做的,不能只有調漲保費

2020-10-07

勞健保雙漲 企業估成本增逾300億
勞健保雙漲 企業估成本增逾300億

2020-10-04

陳時中表態漲健保決心!三度呼籲「沒投資就沒健康」
陳時中表態漲健保決心!三度呼籲「沒投資就沒健康」

2020-10-03

健保財源為何連年虧損?3面向解析問題癥結 調漲保費是唯一解方?
健保財源為何連年虧損?3面向解析問題癥結 調漲保費是唯一解方?

2020-09-26

健保費要漲了?「安全準備金」明年底恐不足…11月將討論健保費調漲
健保費要漲了?「安全準備金」明年底恐不足…11月將討論健保費調漲

2020-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