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概念在全球外資圈開始發酵,這股永續浪潮也正快速地吹向台灣,不僅考驗著企業是否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同時也考驗他們建立永續供應鏈的治理能力。
企業力拚ESG,國內也有不少業者開始思考,如何更聰明地化解這些產業的特殊困境,他們,某種程度像是協助大廠力拚ESG的小尖兵,麻雀雖小,卻能為許多在天空翱翔的台灣龍頭企業,化困境為轉機。
資源回收〉可寧衛 甩黑鍋打造廢棄物界Uber
「我們背了這黑鍋,已經背了20多年,是時候該改變了!」說話的是可寧衛總經理楊永發。公司總部位於高雄岡山,1999年成立,2011年上市的可寧衛,是全台最大廢棄物處理與掩埋場,主要業務包括清運、固化、掩埋等一站式清除處理服務。
「過去(廢棄物處理)這行業,因為不透明,違法偷倒、『環保蟑螂』的事件層出不窮。這種商業模式,說穿了,非常不健康!」楊永發坦言。
與工研院攜手建平台 e化清運流程 讓半導體大廠也買單
在楊永發的眼中,這個由他發想、並在工研院技術支援下完成的科技平台,代表了集團的「轉型」之路,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就已經踏出了關鍵一步。「你不妨把它看成是廢棄物界的Uber。」在解釋該平台的運作時,楊永發如此比喻。
中衛環保平台究竟能做什麼?簡單來說,它把過去廢棄物清運的流程搬到線上,讓過去一切被外界詬病的不透明,盡可能地「攤在陽光下」。
成本與流程管理的效益顯而易見,讓中衛環保平台僅上線2年多,就已有1500餘家的事業機構註冊帳號,光加盟商(清運業者與處理廠)也有150家。如今,國內電子大廠如台積電、日月光、友達,乃至許多大型指標醫療院所,都已是中衛環保平台的客戶。
而為了更了解環評政策的脈絡,楊永發於去年重返校園,在台灣大學攻讀環工所博士。他表示,希望有一天當人們想到廢棄物產業時,腦中想到的不再是隨意傾倒的垃圾,而是一座座充分綠化的掩埋場、四處可見的「再生粒料」製品,甚至是一家又一家能供人休憩、寓教於樂的生態博物館。
再生利用〉環拓科技 從廢輪胎回收製程淘金
位於屏東縣屏南工業區的環拓科技,是專注於「廢橡膠回收」的企業。「環拓還沒開始時,台灣的廢橡膠處理,就是把它掩埋或是燒掉。」環拓科技董事長袁連惟解釋,過去由於回收技術上的限制,導致廢棄輪胎等廢橡膠,多半以不環保的方式處理。
看準市場對廢橡膠處理的需求,袁連惟在05年成立環拓,要用「熱裂解」的方式,替廢輪胎、廢橡膠找出回收再利用的可能。
環拓的「熱裂解」技術,目前以廢輪胎的處理為大宗,能將廢輪胎分解出裂解油、環保碳黑與鋼絲。這其中,裂解油可作為工廠燃料,鋼絲則能回收再利用。而最讓環拓自豪的能力,在於回收處理廢輪胎產生的「碳黑」,可以重新作為產品生產的原材料使用。
「我們創造出來的碳黑,可以用在輪胎、輸送帶、潛水衣上。」袁連惟說,環拓裂解出來的碳黑已經獲得多家輪胎廠認可,作為生產輪胎內胎的材料;除此之外,環拓也看到消費市場的環保需求,與潛水衣大廠合作,提供環保潛水衣所需的碳黑材料。
廢輪胎回收多用途 潛水衣、網球、化工廠蒸氣都靠它
「環保的東西,就是附加價值高。」袁連惟以兩種模式說明,首先,輪胎廠商面對歐美逐漸嚴苛的環保法規,要求產品要用到「至少三○%」的再生材料,環拓的環保碳黑正好滿足這個需求;其次,在潛水衣、網球、高爾夫球具等消費性產品,採用環保碳黑生產,也可順勢搭上消費市場的環保趨勢。
該計畫的想法,是先將蒸氣用於廠內的汽電共生設備,藉此產生電能,接著再將蒸氣提供給工業區的其他工廠。「循環經濟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回收)出來的產品能不能使用。」袁連惟認為,未來不僅是廢輪胎回收,包含輸送帶等廢橡膠製品,經由環拓的回收製程,不但能夠將廢料回收、重新成為生產材料,透過處理熱能轉換蒸氣的模式,更能夠替整套回收製程創造更高的價值。
更多台灣ESG風雲錄故事 全文詳見《今周刊》12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