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動八年二十萬戶的社會住宅政策,廣受年輕族群與周邊居民歡迎。
今年度新建戶數雖已達標,但眼前仍有興建時程緊迫、包租代管參與率低落等問題,必須解決。
七月三十一日,是林口世大運選手村社會住宅開放第三波招租的日子,當天上午九點前,就已有近百位民眾頂著高溫在服務中心門外排隊等候,有人甚至前一天早晨就搬板凳到場卡位,花費二十四小時就為了「搶頭香」。
這一波招租釋出的是三、四房型社宅,有意入住的多為年輕夫妻或小家庭,當時在現場協助承辦業務流程的王姓物業管理員回憶,光是第一天的申請件數就突破兩百件,服務中心內的選屋看板幾個小時內就貼滿紅色的「已出租」標籤,「火熱的程度簡直像是在搶五月天門票!」他生動地形容。
租金便宜、生活機能佳 客製化規畫讓民眾改觀
在房價居高不下的大台北都會區,租金低廉的社會住宅,確實是珍貴的稀有財。根據蔡英文政府規畫,全國預計在二○二四年完成二十萬戶社宅,其中十二萬戶由政府直接興建(含容積獎勵補助),其他則由釋出既有空屋的「包租代管」計畫補足。在自建部分,內政部設定今年底前至少要有四萬戶決標開工,截至九月初統整的數據,預計今年底將有比計畫更多的四二三七六戶。
儘管自建進度超前,但社宅需求遠大於供給,點進「台北市社會住宅招租網」就能發現,每批社宅候補人數都超過千人;桃園、台中或新北市管理的社宅,每個物件候補名單也都超過百號。
社宅奇貨可居的主因當然是租金便宜(一般戶為周邊行情八折、弱勢戶為六四折),但除此之外,周邊生活設施完整、交通便利等優勢,也是年輕人爭相入住的重要誘因。例如台中南屯社會住宅有公立托嬰中心,台北市東明社宅設「東明住宿長照機構」,桃園的社宅緊鄰交流道,台北市的社宅大多用步行即可抵達捷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