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與行政院長蘇貞昌今(28)日中午宴請民進黨團立委,並在會中宣布決定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以及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
台灣社會長期對於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肉品懷有高度疑慮,即使2012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通過萊克多巴胺容許標準,日本、韓國、紐西蘭、馬來西亞等國皆直接套用作為規範,唯獨台灣仍堅持「牛豬分離」、「排除內臟」原則,至今僅開放含瘦肉精美牛。
《今周刊》2015年曾針對「是否贊成政府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調查民眾意向,結果顯示,僅9.4%民眾贊成開放,不贊成者高達79%;即使知道開放美豬進口有助於台美貿易關係,贊成開放的比率也僅19%,不贊成仍高達63%。
但如果將條件改為「開放美豬後,政府應強制要求在肉品上明確標示,讓民眾自行決定要不要購買美國豬肉」,贊成開放的比率躍升為49%,超越不贊成的34%。可見有一大部分民眾在意的是資訊透明度,只要能明確標示、確保消費者不會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誤食瘦肉精美豬,即不反對開放。
事實上,要對豬肉進行「強制標示」,技術上並不困難,因為早在2012年台灣開放瘦肉精美牛時,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現衛福部食藥署)為了化解消費者疑慮,就已規定含有牛肉的食品,除了原產地以外,還必須特別標註「牛肉原料產地」,例如使用美國牛肉、在台灣生產的牛肉調理包,就必須揭露原料來自美國。除了食品以外,所有供應牛肉的餐廳、小吃攤,也都必須標示牛肉產地。
台灣同時要求標示牛肉「生產地點」與「原料產地」的作法,其實比日本更加嚴格,豬肉當然也能比照辦理。
儘管台灣政府已有高規格「強制標示」的經驗,但根據《今周刊》2015年的調查,僅有17%民眾對政府把關食安有信心、高達66%沒信心。可見政府後續必須具體說明在開放瘦肉精美豬之後,相關單位將如何有效執法,並且對違反規定業者祭出鐵腕重罰,才能讓民眾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