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台灣以英商克雷達代理來台,但投審認定背後陸資具有控制力,未依陸資來台投資申請許可,遭開罰四十一萬元並限期改正。淘寶台灣未來有三個選擇:撤資、剔除阿里影子正名英商、改用陸資身分登台。
淘寶台灣去年十月上線,以阿里巴巴授權英商克雷達模式在台經營,不到一年,因「假外商、真陸資」身分被投審會開罰。未來淘寶台灣有六個月的緩衝期,分析將有三套劇本。首先是撤資,恐影響淘寶台灣數十萬、百萬家商戶和消費者,六個月後撤資產生的消費爭議,則依據消保法來處理。淘寶台灣每月交易總額成長超過百分之十五,維持穩定發展,若撤資好不容易培養的業績將付諸流水。
其次,剔除阿里影子正名英商。原本以外資英商身分申請來台投資,但細究公司股東架構、實質營運、品牌商標、網域都依附阿里巴巴集團,「骨子裡」實為陸資控制力。除非阿里撤出股東、不用其淘寶商標、系統平台,自行研發架設,去除阿里影子,從零開始。但這又難以吸引商戶,因為進駐商家,就是衝著「淘寶」這塊金字招牌才加入,此路不易。
最後,改用陸資身分重新登台。這招阿里巴巴曾經用過。阿里巴巴台灣分公司二○一五年被認為隱瞞陸資身分,被經濟部以申報不實開罰,要求六個月內限期撤資。後來改回陸資身分回台,從事商貿相關活動,但並非電商行業。不過,鑑於目前兩岸關係冷凍,以陸資身分回台審核不保證能通過審核。未來,不論哪條路,都充滿挑戰。
※本文授權自聯合新聞網,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淘寶台灣3原因被認定陸資 投審會開罰41萬
政院挺經濟部開罰淘寶 批中資長期利用轉投資規避法規
淘寶台灣被認定是陸資 網哀嚎:商品被迫下架 倒店潮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