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轟—」玻璃廠內機器不停地運轉聲,玻璃容器在高溫下成型,井然有序地進入輸送帶……。細看會發現有一群企業經營者、二代接班人穿梭其中,親身感受老字號華夏玻璃工廠的運作流程,這是以熙國際「國際菁英學院」舉辦的企業參訪。
創始於1925年的華夏玻璃,旗下包含玻璃、電子、化工等子公司,更為台灣最大日用玻璃製造商,過去年營業額最高曾達60億元。但與多數傳產業相同,不可避免的就是轉型與接班,如今第四代的執行長廖冠傑、副執行長廖唯傑兄弟即為一模範案例。
「我爸當時打電話給我叫我回來,我以為他在開玩笑。」廖冠傑在會上分享自己15歲就到美國念書,畢業後留在美國金融業上班,「回台接班」似乎從未在他字典裡出現。
然而他抱著回來看看的心態,沒想到就此踏上接棒人生。「公司狀況是我始料未及的。」廖冠傑點出當時華夏玻璃隱藏的問題是週轉金不足、負債比例過高等,於是去日本找弟弟廖唯傑回來幫忙。
對外與銀行洽談借新還舊、成立自有品牌;對內則導入ERP系統、將財務採購等權力收回總公司、送父母去讀EMBA等,正式啟動溫和的變革。透過一步步止血、轉型,將原本的4座工廠整合成2座、員工從3000人降至1500人。即使年營業額從60億元掉至45億元,營業額/授信額度比例卻首次超過1.0。
廖冠傑將自身8年的接班經驗,濃縮在短短40分鐘的分享,如同一顆石子擲進湖中,泛起陣陣漣漪,引起台下二代、總經理、企業負責人等踴躍提問與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