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政府疑要求居家隔離者「自行外出」受檢,過程中可能有「防疫漏洞」引發議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20)日受訪時更披露,彰化縣政府私下針對COVID-19(武漢肺炎)進行長達半年的無症狀篩檢;對此,副總統陳建仁於昨深夜PO文,以「失真的調查:從假陽性個案談起」為題提出見解。
陳建仁表示,彰化縣近期展開了COVID-19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以瞭解縣民感染COVID-19的盛行率。該調查採集受檢個案的血液檢體,進行COVID-19抗體的檢驗,判定每名個案是否陽性,來估計彰化縣民的抗體陽性盛行率。但是,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正確性,決定於「檢驗方法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檢驗抗體陽性的盛行率」、「受檢個案的代表性」。
陳建仁指出,檢驗方法的敏感度(sensitivity)是指真正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陽性;特異度(specificity)是指真正沒有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陰性。
「假陽性率是指真正沒有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陽性,也就是1-specificity。假陰性率是指真正得到感染的人,有多少百分比呈現陰性,也就是1-sensitivity」陳建仁解釋,血清流行病學調查所得到的檢測陽性盛行率,受到真正陽性率的高低,以及敏感度和特異度的高低的影響;一般而言,敏感度越低、特異度越低、盛行率越低,調查估計出來的檢測盛行率也越嚴重失真!
陳建仁以檢測5萬人的調查舉例來看,如表1所示,如果敏感度和特異度都是99%,在每萬人盛行率分別是1、10、100的3種狀況下,真正感染人數分別是5、50、500人;真正未感染人數分別是49995、49950、49500人。由於敏感度是99%,所以在3種狀況下,真正感染檢測呈陽性人數分別是5、50、495人。由於特異度是99%,也就是真正未感染的人會有1%呈假陽性,所以在3種狀況下,假陽性人數分別是500、500、495人。
因此,利用陽性人數(無法分辨真假)來估計三種狀況下每萬人檢測盛行率,分別是 101、110、198。也就是說,檢測盛行率高估倍數(g欄)竟高達到101倍、11倍、2倍。換句話說,盛行率越低,錯誤高估盛行率的失真現象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