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續燒,行政院188億疫苗採購預算近期傳出最新方案,有意向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爭取肺炎疫苗技術授權,再由國衛院、台康生技共同開發,並由台康承接量產,對於政府目前端出這樣彈性疫苗政策我給予高度的肯定與支持。
截至目前為止,估計全世界約有165種對抗武漢肺炎的疫苗在研發中,因為疫苗是施打在健康人身上,安全度要求甚高,效果也要夠好。疫苗的臨床試驗必須找健康的人施打,隔一段時間後,再看他有沒有被感染,感染機會是否因而比未施打疫苗者為低,因此感染率不高,就無法看出是否具有功效。若要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測試,全世界只有幾家大型藥廠有能力來做,且又因疫苗用於大量健康的人,不能賣得太貴,如此因開發成本高且無法賣貴,基本上小公司恐無法在疫苗產業中存活。
因此,我認為全世界到最後頂多僅5種武漢肺炎疫苗可以量產。到目前台灣對外宣稱有3種自行研發的疫苗,但這3種疫苗最後真有機會可列入全球5種救命疫苗裡面嗎?台灣確實在疫苗上有研發能力,但是回歸實際,我們的疫苗研發有比人家快或有效嗎?另外疫苗須向國際大藥廠那樣有銷售通路,如果台灣無法做到,光靠說服政府疫苗屬國安層級議題來補貼研發國產疫苗,最終卻無法讓國人在關鍵時刻拿到疫苗,恐被納稅人批評為圖利廠商,藉議題炒作發國難財。
我過去就曾投書媒體,鼓勵政府輔導這些生技公司,強化他們的研發與製造實力,讓他們都能變成好且強的疫苗公司,未來可以真正做出好的疫苗供國人使用,但在目前的節骨眼上,台灣的疫苗需跟全世界競爭,政府的疫苗政策就須更有彈性。可以考慮改與國外藥廠合作投資研發,或直接向國外藥廠技術授權,達到向國外購買疫苗搶救國人的最終目的。
第一種與國際最有機會研發出武漢肺炎疫苗的藥廠合作,直接以支付預付款投資參與他們的疫苗研發,保有未來直接取得購買疫苗的權利;第二是直接向國外藥廠技轉授權疫苗,再轉由國內可以製造疫苗的生技公司進行製造,台灣將來可以取得替這些國際藥廠代工,生產亞洲區國家所需疫苗劑量機會,且保有優先取得國內需要的疫苗劑量,這兩種彈性的疫苗政策,我想對於台灣民眾才是最佳選擇,且又可以帶動國內疫苗公司成長。
想想看,接下來到了9月份全世界各國都有疫苗開始使用,就算中國疫苗的品質堪憂,而歐美各國也都有自己國家量產的疫苗使用,唯獨台灣可能到了這個時候,仍無疫苗可打,最後可能的結果是可能有些藥廠會尋求管道買進國外疫苗高價自費,導致台灣變成有錢人有疫苗可打、有人卻苦無疫苗可打,如此恐將造成政府更大的輿論壓力。
疫苗要國產國用是值得鼓勵的,為何疫苗一定要國產,目前台灣使用的疫苗絕大多數來自外國大藥廠,但在緊急時刻,國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就算是向國外購買疫苗也是有其必要性。我並不反對台灣必須有自行製造疫苗的能力,但真的要考量到時間點,否則一昧的補貼國內疫苗廠來達到國產國用目的,不但目的未達,極有可能反遭到更多國人的謾罵,政府防疫政策宜三思後行。
作者簡介_涂醒哲
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前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前衛生署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