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李登輝過世,全民悼念。報章雜誌上刊登很多紀念文章,大多著重他從政後期的事蹟。我大學時代,有幸能夠聽到他踏入政壇前,給一小群對當時台灣農村問題有興趣的學生上的一堂課。課堂上他已完全展現一個偉大政治家應有的人格特質:知識高度、道徳勇氣和悲憫同情。記憶所及,寫下以為追念。
大學時(1972年初寒假期間)我參加了台大學生代表聯合會,舉辦的台灣社會調查隊的農村部分。我為什麼報名參加農村調查?我是農村子弟,我住的村子及附近,都是小農,耕種的面積大多只有幾分地,頂多2、3甲,每户人口都有6、7人以上。收成好的時候,要全家糊口就有困難,但又不是年年都是好收成,因此農戶普遍貧窮。
很多農戶為了生活,因此賣地,農地越耕越少。絕大部分的小孩子小學畢業後就綴學,想要繼續上初中、高中的,繳交學費都要靠借貸。我們附近幾個村子,上大學的加起來只有幾個人,因為完全付不起大學學費及在外生活費。
生活之外,如果不幸,家裡有人生了大病,家裡有些田地的,可以賣田鬻地去醫治,但如果沒有田地或不願因賣地而拖跨全家的,就只有放任不醫,任其生死。也有不少農戶,收成勉強糊口,沒有多餘的資金可投入下一季的農作生產,只有靠借高利貸才能繼續,一再舉債,惡性循環,最後所有田地就歸債主所有。
為什麼認真工作反而越來越窮?
很多附近的阿伯阿叔,常在問説,人人都説,只要認真工作,就能致富,為什麼我們努力辛勤工作,天未亮就上田,中午只略事休息,然後耕作到天黑才回家,卻越來越窮?多次從外地回鄉下時,碰到一些留在村子的小學同學或年輕人,告訴我説,他們都覺得沒有出路也沒有前途,就好像被大水淹到了脖子一樣,很難呼吸,有機會的話,他們想出一口氣。
很多年輕人心中有火,心情是不穩定的。我很想知道為什麼農村貧窮的原因,我也很想知道農村貧窮和年輕人心中有火的現像,是只在我們村子及附近村子才有,或者這是農村的普遍現象?我想了解這些問題,所以報名參加了台大代聯會的農村調查隊。
在出發前李登輝(當時任台大農經系教職及農村復興委員會技正)來對我們講了幾個小時台灣農民的利益,在台灣經濟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商業社會的過程中,是怎麼樣被政府刻意剝削和犧牲的。他提到了幾個政府農業政策是對農民所得的長期不合理的剝削。
我大略記得的。第一,政府刻意長期壓低糧價。因為有較低的糧價,工厰僱工才能維持低薪,才能降低產品成本,產品才比較有競爭力。因此政府藉長期壓低糧價,變相剝削農民所得來扶持工商業發展。第二,政府規定農民必須將其農地稅以稻榖來抵繳(田賦徵實)。另外在賦稅以外,徵購一定數量的稻榖(隨賦徵購)。但將徵購稻榖的價格壓得比市價低很多,變相剝奪農民,增加政府稅收。第三,政府規定以稻榖換肥料,耕種必須使用肥料,政府規定農民必須向政府購買肥料,但不能用現金購買,必須用稻穀換取(肥料換穀),而肥料換穀的穀價訂的比市價低很多,這是另一個政府刻意剝奪農民所得的政策。
為了扶持工業,政府刻意犧牲農民
這些政策都顯示,政府是刻意犧牲農民,將農業資本轉成工業資本,扶持工業。他還特別提到當時的台灣省糧食局長李連春每年都向農民超收鉅額稻穀,並以此為功。他也説政府這些政策的另一個目的,是要逼迫農村的工作人口因農村工作收入不足以糊口,而走出農村進入工廠,以保證工廠有充足的廉價勞工來源。
李登輝總结説,台灣在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商業社會的轉型過程中,為了扶持工商業,政府刻意犧牲農村,長久以來,已讓台灣農村瀕臨崩潰邊緣。他認為農村已長期對工商業發展做了很大的犠牲及貢獻,應該是政府及工商業回頭來回饋及挽救即將崩潰農村的時候了。
聽了李登輝對農村問題,在政治和經濟層㳄所作的非常深度和廣度的分析,立即讓我對台灣當時的農村狀況和政府政策之間的關係,有了比較深入和全面的了解。解答了我先前的疑問,豁然大悟,農村貧窮,應該不是只有我們附近村子才有的特殊現象,而是所有農村的普遍現象。
農村普遍貧窮的原因,不是他們工作不努力,不夠認真,而是有一個更根本的原因,就是政府的經濟政策刻意剝削犧牲農民的結果。我當時感受李登輝應該是全台灣最了解農村問题又敢把問題說出來的人。這堂課也是我的政治經濟學啓蒙,改變了我的思維方式,從此以後,我都將政治和經濟連在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