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內循環」是什麼?為何會成為A股上漲的新故事?這5點全解讀

「內循環」是什麼?為何會成為A股上漲的新故事?這5點全解讀

黑傑克

焦點新聞

shutterstock

2020-08-10 09:52

「經濟內循環」最近在投資界成為一個最火的名詞,各路經濟專家、報紙媒體紛紛作出解讀。「內循環」作為國家的頂層指引,不能簡單理解為是應對周邊堵截下的內斂收縮,而是政府在籌畫更深層次的改革,未來可能對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有著巨大的影響。

 

以往A股每一輪牛市都有其主線或者“故事”,比如07年的經濟高速增長、09年的「四萬億」(四兆)基建投資,以及15年的「互聯網+」,而本輪的「內循環」很有機會成為慢牛的“關鍵字”。

 

一、「內循環」為何這麼火?從何而來?

 

「內循環」是怎麼火起來的?這一概念最早是在今年5月份的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後續又在多個重要場合都提及到。最近在7月底的政治局會議中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格局”。

 

所謂經濟內循環,簡單理解就是一國國內的供給和需求形成循環,老百姓拿錢消費國內的產品,國內的廠家拿這錢去國內的上游企業購買原材料,上游企業拿到這個錢後,給工人支付工資,工人拿到這個錢,又去消費。這就是簡單版的經濟內循環。

 

有內循環,當然就有對應的外循環,而且過去幾十年中國的增長大頭是外循環。中國加入WTO後,通過廉價土地、廉價勞動力以及稅收優惠,吸引境外投資來建廠,按照國外市場的需求生產產品,生產好之後出口銷往海外市場,成就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現在重點提及內循環,當然不是要搞閉關鎖國,因為如果完全「內循環」,那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官方也提出以經濟內循環為主,國內國外雙循環促進發展。外部市場不能夠沒有,但是以後的發展重心要放在內部市場,不能過度依賴外部市場。

 

二、為何現在提出「內循環」?海外市場受阻、經濟增長動能需轉換

 

現在海外市場拓展空間非常有限了,因為中國的貿易差額占GDP比重已經從2007年7.53%的高峰下降至2019年的2.94%。單純依靠外需帶來的GDP拉動作用穩定性較差,淨出口對GDP貢獻率在過去10年中有6年均為負值。

 

今年的疫情更加是進一步導致全球經濟萎靡,IMF(國際貨幣基金)預計今年發達經濟體GDP將下滑8.0%。全球供應鏈受到了衝擊,在當前形勢下,中國的出口不僅沒辦法增長,而且還在逐漸萎縮。

 

另外,中美博弈加劇,從中興、華為到最近對字節跳動和微信的狙擊,川普很可能採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提振自己的選情,而這些手段有可能對中美關係、中國的產業鏈和公司造成較大影響,「內循環」也是為今後可能出現的各種可能性做好充分的準備。

 

但「內循環」不是簡單的為了應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一步,從出口導向轉向內需驅動,從過往世界工廠轉變為消費大國、科技強國。

 

三、「內循環」要怎麼去搞?消費盡可能留著國內

 

首先,消費要儘量在國內花。可以看到的是,過去幾年中國市場並不能滿足高端消費人群的消費需求,海外各大奢侈品門店、旅遊景點到處都是排著隊的中國人。

 

中國開始出台政策推動免稅消費,通過降低進口稅率、發放免稅店牌照、提升免稅額度來留住更多的消費在國內。這一政策已經初見成效,今年7月份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金額22.19億元人民幣(以下幣別同)、購物旅客28.1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34%和42%。

 

可以預見的是,鼓勵免稅消費,拉動境外消費回流是政府促消費的主要抓手,而新技術培養起來的數字消費也將會在居民消費中的份額越來越重。比如說直播電商的消費場景將會越來越常見,5G手機、VR/AR(虛擬實境/擴增實境)、電動汽車等新事物會拉動大家新的消費需求,值得投資者的關注。

 

四、國產替代加速進行,不再受制於人

 

其次是「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晶片及基礎軟體)要進行國產替代。最近TikTok、微信在美國市場被打壓,之前是制裁華為、中興,然後是晶片禁令,接著從晶片等硬體領域向軟體領域(如MATLAB、TikTok禁用)擴大,從科研領域到商業領域擴大。

 

儘管中國已有很多完善的科技體系,但在某些核心領域仍有較大短板,諸多領域受制於人,比如晶片設計和製造工藝、作業系統、軟體應用等等。如果在這些關鍵領域不能做到自主可控,那麼在衝突加劇的情況下會極大影響中國產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所以,在硬體和軟體兩大領域必須儘快做到自主可控,近期中國政府也出台了對晶片和軟體的財稅優惠政策,對兩大領域做了重點支持,半導體、國產軟體必然是中國A股市場上值得長期投資的方向。

 

五、高科技公司將因資本市場扶持而壯大,投資首選龍頭券商

 

從去年的科創板開市,到今年的註冊制改革、新三板改革,為的就是從資本層面對中國成長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直接融資管道。

 

如果科技創新是0到1的過程,那麼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化產品就是1到100的過程。中國具有大量的人才儲備,從國際高端論文,專利發明的數量來看,中國並不缺0到1的過程,而是缺乏社會資本對基礎技術研究轉化成成果的支援。

 

資本市場落實改革是對實體企業的最大支援,當去年利潤只有十幾億元的中芯國際在A股市場擁有6000億元的市值,當過去三年虧損十幾億元的寒武紀價值近千億元的時候,1到100的過程,即科技成果轉化為市場產品的過程將會大受鼓舞,企業也會有更多的基金投入到進一步的科技和產品開發當中。

 

在這一過程中,券商在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得到提升,打造一批具有資本、品牌和運作實力的龍頭券商是戰略需要,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龍頭券商。

延伸閱讀
美中陷入新冷戰 中國祭出這4招因應 衝突升級後的黃金和A股會怎麼走?
美中陷入新冷戰 中國祭出這4招因應 衝突升級後的黃金和A股會怎麼走?

2020-07-27

美國全力圍堵打壓 國際資金卻持續加碼中國 A股還有機會上演牛市行情嗎?
美國全力圍堵打壓 國際資金卻持續加碼中國 A股還有機會上演牛市行情嗎?

2020-07-20

A股終於迎來了久違的牛市 陶冬:中國擔心不是牛市的方向,而是速度
A股終於迎來了久違的牛市 陶冬:中國擔心不是牛市的方向,而是速度

2020-07-19

從「散戶為主」轉變為「基金、外資主導」 A股牛市沖天 這波行情還能漲多久?
從「散戶為主」轉變為「基金、外資主導」 A股牛市沖天 這波行情還能漲多久?

2020-07-14

A股走勢驚驚漲 最大資金推手竟不是外資 而是「他們」
A股走勢驚驚漲 最大資金推手竟不是外資 而是「他們」

2020-07-06

半導體成為國運之爭》中國科技廠加速升級 被美國激發的「國產替代」成為資金追逐焦點 熟悉台股的投資人將在A股如魚得水
半導體成為國運之爭》中國科技廠加速升級 被美國激發的「國產替代」成為資金追逐焦點 熟悉台股的投資人將在A股如魚得水

20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