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衝擊了各國產業的經濟發展,一向被視為工業重鎮的高雄,正在這波後疫情時代中整裝待發,布局未來產業轉型升級的藍圖。
在疫情衝擊、中美貿易戰、科技戰等種種因素加成下,全球供應鏈從過去的低成本需求,轉向低風險導向,促使台商紛紛由中國大陸回流,改變了整體產業市場。
但危機有可能成為轉機,高雄市代理市長楊明州表示,在這波後疫情時代中,市府正積極布局,訂下短、中、長期的政策願景,近期除了積極振興民生觀光產業外,也將加緊腳步在產業轉型升級上搶先布局,擘畫未來產業藍圖。
國旅起飛 來去高雄感受豐富觀光資源
疫情趨緩後,國內開始解封,隨著時序進入暑期,國旅熱潮正趨動著民眾出遊、刺激消費經濟。市府也在暑假期間,規劃配合三倍券、農遊券的振興觀光方案,希望吸引民眾到高雄旅遊。
「高雄擁有豐富的觀光資源,由南到北串聯出自然、軍事、宗教、美食、原住民等不同元素的旅遊路線,非常值得國人在後疫情時代前來觀光遊玩。」楊明州表示,高雄無論在自然風情、人文景點的數量上都非常多元,包括得天獨厚的山海河港風光、陸海空三軍官校、軍事遺址、3個原民區(桃源區、那瑪夏區、茂林區),從茄萣綿延到林園的海岸線,以及大樹佛光山、六龜天台山、那瑪夏錫安山、杉林真福山等各大宗教的山頭聖地。
高市府規畫各式旅遊路線,盼結合國旅商機振興民生觀光產業,讓民眾看見不一樣的高雄。(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擘畫高科技產業藍圖 重工業轉型升級雙管齊下
擁有石化、鋼鐵、金屬等重工業基礎的高雄,是推動台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推手。在時代的推演下,過去的重工業發展,也為高雄遺留下產業轉型的迫切需求。時值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重組,為了吸引台商回流、外商前來設廠,市府正積極布局,儲備產業轉型升級的能量。
「我們一定要及早準備好相對應的資源,以迎接這波浪潮。」楊明州說明,充足的土地資源是提前布局的關鍵。高雄目前已有南科路竹科學園區、仁武產業園區以及亞洲新灣區,未來還將陸續設置橋頭科學園區、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此外,中油五輕、205兵工廠遷移計畫也正在規劃中,將會為高雄儲備更多土地資源,提供廠商進駐設廠的利基點。
而其中最受外界矚目的,便是預計在114年開發設廠的橋頭科學園區,期望可為高雄創造1,800億的年產值,以及11,000個就業機會。
橋頭科學園區預定地預計在114年開發設廠。(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楊明州表示,橋頭科學園區將成為帶動高雄產業轉型,邁向高科技產業的重要樞紐。目前園區以半導體、人工智慧、生醫、航太等高科技產業作為規劃,在地理位置上,往北可串聯路竹科學園區、沙崙綠能科學園區,往南則可連結仁武產業園區,以及未來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形成一條連結南台灣的高科技走廊。
而位於小港大林蒲的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預計在117年開發完成,規劃引進新材料、循環輔助、循環服務等產業。循環經濟是未來的趨勢,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將促使高雄原有的重工業轉型升級,讓過去高污染、短效能的產業可以轉型邁向友善環境的高值產業。
高市府積極向中央爭取在小港區大林蒲遷村土地設置「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圖/高雄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