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6月針對8大類自付差額特材訂定上限,引發醫界反彈,最終宣布暫緩實施。經與醫學會溝通,健保署昨(24)日公布,不會訂定收費上限,改為訂定極端值,具體數字不對外公布。即起,健保署將展開人工檢視,若醫療院所收費超出極端值,將要求說明、勸導降價,否則就會記點,最重可取消特約資格。
8類特材,分別是「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治療淺股動脈狹窄之途要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治療複雜性心臟不整脈消融導管」、「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及「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表示,健保署正式公告暫緩自付差額上限措施,改為依據各特材分類,訂定極端值。8類醫材中,有3類特材的分配有所調整,其中「人工水晶體」由6項細分為8項,「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由3項細分為5項、「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由1項細分為2項。
黃兆杰表示,極端值的訂定等於另類的收費上限,但健保署不會對外公布,僅各醫學會、醫院管理階層知道。即日起,健保署將藉由人工方式,檢視各醫療院所的價格,若有收費過高的情形,將要求院方說明。若說明的理由無法被接受,將柔性勸導降價,否則就會記點,最嚴重可取消特約資格。
對於極端值的認定,黃兆杰表示,健保署原則上的構想為每年檢討一次。目前初步以人工方式檢視,未來將改由資訊系統找出異常情形,初步的處理結果將在8月1日出爐。
※本文授權自中時電子報,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