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台股強強滾,IC設計股表現尤其突出,龍頭聯發科市值也首度破兆,成為僅次於台積電、鴻海的台灣第三大權值股。
不過,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多年來對國內外IC產業的追蹤資料,從2018年企業創造的附加價值率來比較,聯發科在國內還輸給瑞昱、原相、義隆等多家公司,顯示聯發科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產業附加價值的計算方式,觀念來自重要經濟指標的國內生產毛額(GDP)。以毛衣生產銷售為例,從牧場農夫、紡織廠、成衣廠、百貨公司到消費者,GDP的計算就是從原料生產到終端銷售過程中,總和所有的產出價格減去中間投入成本,即為每一段的附加價值總和。
因此,若加總國內所有廠商的生產結果就是GDP,那麼,加總一個產業(例如紡織廠或百貨公司)所有廠商的生產結果就是該產業的產業附加價值,這與一般計算產值的作法不太一樣,因為若沒有扣除中間投入部分,會造成重複計算的虛胖數據,無法具體表現一個產業對GDP的貢獻。
產業附加價值率的數字,就是以產業附加價值除以銷售收入,這個比值就是產業附加價值率。一般來說,愈是資本密集的行業,附加價值也愈高;反之,資本密集程度較低的行業,附加價值就較低。
簡單來說,就像賣牛肉麵的店家,把麵及牛肉等價值50元的材料,最後賣給消費者150元,這中間多增加的100元,就是麵店創造出來的附加價值,至於各種水、電、設備及房租等成本,雖然不是麵店所創造,但從最後產值來看,也都計入到麵店的產業附加價值中。
台灣半導體的附加價值率 IC製造最高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根據這個定義,計算國內電子業的附加價值率,就得出很有趣的數字。以2018年的數字來看,台灣在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含零組件)的附加價值率達38.6%,超越韓國的31.6%,至於其他標竿國家如美國是77.4%,德國是46%,日本是43.5%,台灣仍然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