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太早退休、給子女太多錢...有錢人不會做的理財盲點:老後除了看資產,更重要的是●●

太早退休、給子女太多錢...有錢人不會做的理財盲點:老後除了看資產,更重要的是●●

2020-06-29 15:06

我看過許多年老父母重複犯下不少財務的錯誤。有人歸咎父母沒有適當規劃,但大部分要怪罪成年子女逃避責任...
(編按:本文主要以美國為例,但同樣的退休養老問題,值得台灣人借鏡。)

 

若不能督促父母和你一起協力打造養老計畫,等到父母搞砸,請你別生氣,因為他們需要幫助!錯誤原本可以輕鬆避免,卻導致情緒衝擊,造成家人損失大筆金錢。假如這些還不夠嚇得你採取行動,還能有什麼事呢!

 

養老習癖1:父母把房子過戶到子女名下

 

父母進入護理之家,美國醫療補助體系(Medicaid)會支付費用。如果父母的房子價值未超過預設限額(有些州是50萬美元,其他州較高),政府容許他們保留房子。假如房價超過這個神奇門檻,你父母若不是必須出售房子,就是必須做出安排, 將房價與門檻值差額,支付給美國醫療補助體系。很多老年人不懂這項規則,以為只要房價大於門檻值,醫療補助體系將自動接管他們的房子。所以,這些人怎麼做?他們安排轉讓房產所有權給其中一名子女。是不是很聰明?真相卻非如此。

 

年老父母並不明白:他們可以保留自住宅,此外,倘若讓渡所有權給子女,則子女必須承擔可觀的潛在納稅義務。

 

如果父母是在數十年前購屋,價格是10萬美元,而現值是65萬美元;子女收到這項房屋餽贈,同時也繼承父母原始的10萬美元成本基價;也就是說,一旦子女賣出這個房產,即須依照現價(current price)與低成本基準(low cost basis,這個基準呈現父母當年支付的房產款項內容)的差額,支付長期資本利得稅(long-term capital gains tax)。換句話說,子女必須針對多出來的55萬美元,繳付長期資本利得稅。以20%的稅級來算(更上一階稅級約為23.8%),稅單金額高達11萬美元!

 

更糟的是,有些父母甚至沒有事先知會子女,就進行所有權轉讓。這種「小小」稅務真是令人好「驚喜」啊!但若父母過世,由子女繼承房產,子女將有權遞增成本基準,也就是說: 子女被視為以現值65萬美元購買這項房產,後來以65萬美元售出,以此為課稅標準,因此應繳稅額總計為零。若能與父母討論,事先規劃,當他們想把房子過戶到你的名下,務必阻止直接轉讓,你會發現談話真是值得。

 

養老習癖2:父母沒有足夠的流動資產

 

我認識一對夫妻名叫湯姆(Tom)和克莉絲(Chrissy)。他們有500萬美元資產,包括100萬美元的房子,300萬美元的度假房產,100萬美元的現金和投資。克莉絲不太注意理財規劃,因為湯姆總是保證他會自行處理。他說:「別擔心,一切都好」。這對夫妻的3名子女從未質疑這項保證。退休幾年後,一切看似不錯,直到湯姆過世。那時候,克莉絲和成年子女發現他們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克莉絲只有69歲,正值退休初期。有100萬美流動資產可以提領,加上社安保險金,原本已夠生活,但不足以維護2棟房產。為使未來更有保障,她必須出售度假房產。

 

子女們心碎了,因為家裡擁有這項房產已經數十年。他們打算繼續在那裡度假,希望這項房產陪子孫長大。但克莉絲毫無選擇餘地,她對子女說:「接下來20年,我不能冒著風險,犧牲自己的福祉。如果你們想湊錢向我買這間房子,那倒是可以,不然我就要擺脫它了。」於是克莉絲賣出度假房產,扣掉稅費和服務手續費,總共拿到230萬美元。

 

隨著父母日漸老去,倘若子女事先協助父母規劃照護事宜,即可提前幾年發現問題,想辦法為家族留下祖產。如果證實不可行,即使知道會失去度假屋,仍有時間自我調適,而非突如其來的打擊。在湯姆生前的照管之下,他和克莉絲已設法累積500萬美元的退休資產,成果極佳。可惜他不夠仔細,沒注意到夫妻兩人年老後的流動資金需求。

 

 

養老習癖3:父母給子女太多錢

 

這個錯誤與上一個習癖有關。假設父母有6名子女,踏入退休時有500萬美元資產,其中300萬美元是不動產,200萬美元是流動資產,包括活期存款、個人退休金帳戶(IRA)等。父母逐漸年老,他們決定給子女每人一年15,000美元,所有子女總計是每年9萬美元。這個數字與500萬美元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父母其實是從自己的200萬美元流動資產提撥這些錢。總不能用自家客廳或後院游泳池到超市付錢吧?所以,他們每年變成要從流動資產提撥4.5%的錢,比一般人在退休時期安全提領約3%的錢還要可觀。更何況,他們可能還要倚賴這些流動資產,去支付至少一部分的其他生活開銷。

 

父母在退休時期是否會無現金可用,通常事後才看得出這種風險。若發生此事,老人家常被迫賣房,或請子女提供財務協助。真是一個糟糕的情況!若能有適當規劃,原本可以完全避免。你的父母可能無法一如預期,擁有充足退休金可供花用。身為成年子女,為求完整,你也必須與父母討論這項議題,作為照顧父母需求的一部分內容。

 

養老習癖4:父母太早退休

 

延後幾年退休,養老生活可能更舒適,很多父母都不甚了解這點。根據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BER)一份報告,多工作4年,一般人可以提高1/3的生活水準;多工作8年,生活水準更可提升74%。增加幅度真大!與父母進行規劃討論之時,針對他們是否確實分析過自己的退休數字,你可提問探討,父母是否已籌足未來所需的每月收入?你也可以趁機核對一下,確保父母在退休初期沒有揮霍無度,以免未來可供提領的錢所剩無幾。

 

如果沒有和父母討論養老計畫,即無從了解他們是否具備了萬全的決定。等到錯誤造成,家人還要處理善後,到時還是要開啟對話,重複同樣的話題。既然如此,何不趁著還來得及預防財務可能的不幸,現在就好好和父母談談?雖然會有些難堪或不自在,但能避免失去家族度假小屋,豈不是很值得嗎? 我認為非常值得!

 

作者簡介_吉兒.施萊辛格(Jill Schlesinger)

曾獲艾美獎提名,也曾獲頒格雷斯獎(Gracie Award),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商業分析師、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此時此地》 (Here and Now)節目每週來賓,也是認證理財規劃師。每週發表知名專欄文章「吉兒談錢」(Jill on Money),還主持全國聞名的廣播節目暨播客訪談「吉兒談錢」。

 

本文摘自新樂園《理財盲點:有錢人不會做的13件理財決定》

 

延伸閱讀
每年穩領8%利息又能保本,他存300萬退休金買這個...30年後懊悔:最安全的投資,害我晚年潦倒
每年穩領8%利息又能保本,他存300萬退休金買這個...30年後懊悔:最安全的投資,害我晚年潦倒

2020-06-29

退休只靠勞保+勞退,肯定餓死!理財達人教你:40歲後每月存●萬,60歲存到1500萬
退休只靠勞保+勞退,肯定餓死!理財達人教你:40歲後每月存●萬,60歲存到1500萬

2020-05-25

「退休那天,我把同事電話都刪了!」嘉裕西服前總經理:人生最後一哩,要為自己而活
「退休那天,我把同事電話都刪了!」嘉裕西服前總經理:人生最後一哩,要為自己而活

2020-05-20

就算買在高點,也比1%定存強!給50歲的你投資建議:退休不傷神,這2檔存股名單記下來
就算買在高點,也比1%定存強!給50歲的你投資建議:退休不傷神,這2檔存股名單記下來

2020-05-12

流浪教師靠100萬就能退休!他存股16年,股票資產膨脹至4600萬,45歲財務自由:存股就挑這一種
流浪教師靠100萬就能退休!他存股16年,股票資產膨脹至4600萬,45歲財務自由:存股就挑這一種

20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