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人是在賺差價,看著線型低買高賣。也有人花大錢加入股友社,跟著聽明牌。長久下來沒賺到錢,卻一心認為下一次會不一樣。將好好一個投資市場玩得像是賭場。所謂十賭九輸,有那麼多人賠錢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些都算是非理性的投資人。
存股的目的在於,用合理或便宜的價錢投資一家好公司。每年在暑假期間配得高於銀行定存的股利,不會貧於買賣賺差價。
對我而言,不需要天天守著股票的瞬間漲跌。個人沒有買賣股票的最長紀錄是2007年8月到2008年6月,將近十個月,因為到美國北達科達大學(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擔任交換教授。我周遭做短線的朋友卻是完全不同,若有長假,一定出清存股,怕放假的幾天裡有什麼風吹草動。
這沒有對錯,存股和賺差價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遊戲規則或心態。最怕的是用賺差價的心態去存股,反之亦然。有同事想要存股,但早上一開盤股價下跌就打電話來問是否要賣。我的甜美回籠覺就被打斷,令人哭笑不得。
用好價錢投資好公司是我的目的。好公司的營運不會一天就轉壞,壞公司也不會一天就變好。所以我不用每天掛在電腦前,像警衛般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
我會像平常逛超市那樣注意菜價,心中對菜價的高低就會產生一種感覺。當大白菜一顆要價200元,我不會買。太貴了!盛產期一顆十元,還買二送一。二話不說,我一定多買幾顆回家,炒開陽白菜。吃不完的醃起來,以後做酸菜白肉鍋。
按照巴菲特原則,對某公司我心中會有一個合理價格。當股價低於這個價格時,我就會考慮買進。保守的我通常是一張一張的買,希望能夠盡量降低持有的成本。至今仍是如此。
每隔一段時間,通常是每個月或每季營運報告出來時,我會上Yahoo! 奇摩股市追蹤公司的表現。與前一年相比,若是公司財報顯示過去四季的營運獲利都有成長。我會保守的假設今年配發的股利應該不會比前一年少,而據此來決定在目前的價格是否還值得再加碼?
我持有的股票傳統產業比較多,會常常上街看景氣狀況。走進不同的7-11,買幾顆茶葉蛋之餘順便問問生意如何。經過星巴克,會瞄一下店內的客人是否滿座,還是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