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在台灣已有完整的產業鏈,不如換個全新名字,以「投票共和國」名義立國,在口罩外交式微後,甚或能輸出「投票外交」。大家意下如何?我們投票決定。
最近赫然發現兩周後就是端午節,奇怪著時間都上哪兒去?原來一場選舉、一段疫情、一個罷免,交替登場,咻一下,今年就過一半!
最近眾人各自詮釋民主,開口都有一套選舉經。忽然想到好點子,「這個國家」無論叫台灣、中華民國,或是叫中華民國在台灣,都有人不爽,不如打掉重練,我幫台灣想個全新的好名字,就叫「投票共和國」R.O.V.(Republic of Voting)。
這個名字太適合我們,因為「投票」在台灣已成為完整產業鏈。依規模分為地方選舉、中央選舉,還有公民投票;執行層次,先黨內初選,爾後大選,選後不爽,還可罷免!你罷免我成功之後,我又可以反過來罷免你,反正門檻超低。爾後「投,是永不止息!」產業活水不斷!
選舉核心雖然就那幾個參選者,人不多;但要悄悄接收媒體,收買名嘴、培植網軍、包養網紅;外圍加入海陸空三軍,動員宮廟、各色協會、公關公司、演藝團體,甚至還跨足到募資!每一場活動要走路工,活動、直播、炒米粉發便當,還要椅子大隊,全民涉入、雨露均霑。另有外界看不到的,例如:企業捐款金流,以及最重要的「資源分配」,先談好後謝,預算給誰、位置給誰、標案給誰等,確保沒人兵變倒戈!簡單來說,從上到下,早有SOP。
政府當然該大力扶植如此龐大的產業鏈,畢竟「選舉」比「文創」概念清晰易懂,應開闢「投票技術研究院」(簡稱「投研院」)、「投票園區」、「投票樂園」,結合人氣指數推出雲霄飛車,體會暴起暴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