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健保署共計有8類醫療特材納入自付差額給付,但特材規格多,各家價格不一,民眾很容易成為待宰肥羊,健保署近日公告這8類特材核定上限金額,高達89%品項價格都必須向下調整,違者將予以違規記點,記滿三點,將處以停約處分,預計8月1日上路。
▲健保核定8類特材上限自付最高差額品項。
違規最重停約 8月上路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專門委員黃育文表示,健保特材自付差額給付,因業者及醫院自行訂價,收費混亂,民眾常無從適從。健保署援引健保法規定,對同功能、同價格的特殊醫材訂立給付上限及醫療院所收取的差額上限,經1年半的協調,選定民眾常用的8大類醫材率先訂定。
此次經健保署公告的8類特材,分別是去年使用9萬人次的「人工水晶體」、1000人次的「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1000人次的「治療淺股動脈狹窄之途要裝置」、3萬人次的「冠狀動脈塗藥支架」、3000人次的「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300人次的「治療複雜性心臟不整脈消融導管」、5000人次的「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及2500人次的「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共計24組、352項。
以8類特材中使用人次最高、達9萬人次的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為例,若依健保署「自費醫材比價網」資料,三焦點、非球面、散光(含黃片)的特殊人工水晶體,最高費用為12萬5000元,扣除健保給付上限2744元,民眾原要付12萬2256元,此次經健保署核定收費上限為7萬8627元,扣除健保給付上限2744元,民眾需再付7萬5883元,兩者相差達4萬6000多元。
人工水晶體價差4萬6
黃育文表示,目前還有「加長型伽碼骨髓釘組」、「經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術」、「椎間盤融合器」、「頸椎人工椎間盤」等特殊醫材正在研議中,待健保會審核通過即可公告納入健保自費差額特材。
※本文授權自中時電子報,原文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