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打造「低碳雲端」世界 Google無碳能源願景

打造「低碳雲端」世界 Google無碳能源願景

2020-06-09 10:56

數據、娛樂、購物、通訊,我們生活的一切幾乎在雲端運作和實現。科技巨頭們不但掌握最多未來力量,這個龐大的數據科技網絡,在電力使用的選擇,對全球能源的消耗更有關鍵影響。所幸近年來,儘管運算需求爆炸增長,由於能源使用效率更高,電力耗能的增長趨緩。網路巨頭們也紛紛投入再生能源,打造低碳雲端世界。

非正式統計,2020年Google搜尋引擎的全球市佔率是 87.35%;2019年Google每天處理超過35億次搜尋,2020年每天處理2萬億次搜尋;YouTube 2019年每日活躍用戶約3000萬,每天觀看的影片數目達50億。而這只是網路服務的一部份例子。

 

我們日常所有雲端服務,依賴龐大的數據中心處理,而數據中心需要大量電力,確保伺服器、雲儲存備份等設備、冷卻系統等基礎設施順暢運行。如果只計算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hyperscale datacenter,指有數十萬台至數百萬台伺服器組成的數據中心,大部分由網路巨頭所擁有) ,全球有超過500座,38%在美國,10%在中國,根據Synergy Research的研究,亞馬遜和微軟過去12個月建置最多數據中心,其次是Google和阿里巴巴。

 

數據中心的運算能力提升了550%,用電量卻只增加6%

 

許多非營利組織長期關注這些巨頭的數據中心是否使用清潔能源/再生能源。近期的一篇《科學》期刊文章,給了一些正面好消息。

 

《科學》指出這些數據中心不如一般人認為的高耗能,從2010年到2018年之間,數據中心的運算能力提升了550%,但用電量卻只增加6%,原因是處理器效能的改善,儲存設備所需的電力也變少。2018年數據中心伺服器的運算與2010年相比雖然成長了6倍、流量成長11倍、儲存成長26倍,但用電量只有205 TWh(太瓦小時),只比2010年增加6%,占全球用電量的1% (與2010年相當),低於人們常引用的數據中心消耗世界2%電量的統計數字。

 

因為硬體的用電效率大幅改善,伺服器虛擬化也讓運算能力增加6倍,伺服器能源使用只增加25%,因此超大規模數據中心 (hyperscale datacenter) 更有助於降低用電量,不管是個人或企業,轉移到基於雲端的運算服務就能立即減少能源耗損。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2013 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如果將美國境內所有辦公室員工的作業環境都遷移到雲端,資訊科技耗用的能源將可減少高達 87%。

 

這些巨頭運作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因為有商業誘因,所以比企業自己在本地的小數據中心,有更高的能源效率。他們的購電量越少,淨利空間越大;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也使用更多便宜的再生能源,例如水電和風電。近年來,生產風能和太陽能等技術的成本急劇下降,在某些地區,再生能源是電網上最便宜的能源。 此外,再生能源讓Google等巨頭在運作全球業務時,大幅避免因油價波動產生的風險。

湯家鴻會切入「知識財輸出」,來自一份危機感。故事軸線並非今日的光鮮亮眼,而是一段年輕人生涯的抉擇。「當時會投入製茶是逃避。」身為茶農第四代,但到父親經營時,有線電視成了主業,高山茶卻成了家族企業中的副業。二○○六年,從溫哥華留學回台的湯家鴻,不喜歡有線電視的工作生態,因而「遁逃」到茶產業。

 

他是在台灣茶產業最低谷時投入,因此來自各方的挑戰不少。「少年董(台語),你不用來了……。」巡茶園時,時常可聽到叔輩們直白的應對言語,這與他走在「台中茶、咖啡和酒博覽會」之中,眾人此起彼落打招呼的熱烈,可說是大相徑庭。

 

魚池茶業改良場做起

練技術、養客源,發揚茶文化

 

山不轉路轉,匍匐前行的他,努力進修商業課程。湯家鴻分析自我優劣勢後,發現自己有茶園、有父親原來留下的客源,但卻沒有技術,於是他找上南投魚池茶業改良場,從最基本的認識土地開始學起,一周跑上兩、三天,一待就是一天。勤跑中也讓他明瞭一件事:賣茶只是短暫的,只有知識財才是無遠弗屆。

 

能讓以釀紅酒聞名世界的法國人買單,湯家鴻靠的是一開始就將產品戰略定調為「打品牌」,而非「製造」思惟。「品質對精品而言是基本條件,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信任和安全感。」他決定改弦易轍,從農業切入教育行列,當起產業推廣的幕後推手。

 

為了建立品質和專業形象,湯家鴻在二○○八年一月成了茶農個人戶申請產銷履歷第一人,自己掏腰包、花費約十萬元,只因希望消費者了解所喝的茶產銷過程,且是世界第一家以茶產業經營通過國際B型企業認定的公司。「申請費用不高,主要是審核時間達七至八個月,兼具獲利和達到社會影響力,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何樂而不為?」湯家鴻陳述著自己的理念,也感謝原本在中研院上班的姊姊湯尹珊,願意回家一起幫忙。

 

姊弟倆深諳惟有將茶文化變成知識財,「才能讓世界看見台灣,」湯尹珊說。二○○五年,湯家鴻就在想:「為什麼品酒、品咖啡課程,大家趨之若鶩,那品茶呢?」為了解決心中疑惑、建立茶教育的商業模式與一致架構化的教案,湯家鴻認為只有自己先捲起衣袖了解,才能真正深入精髓。

 

首先,湯家鴻考了八張品酒證照、四張咖啡證照。「上課時,我不是在品酒、品咖啡,我看的是一堂課能招多少人、一個場地能容納多少人、課程設計怎麼教品評……。」他直言,品茶教育是一塊「白地市場」。(編按:公司核心事業以外的其他未知領域,卻可能蘊藏新的商業模式與機會。)混搭著農業土地氣息,以及商業經營品牌思惟的湯家鴻,頭頭是道地分析:「茶藝無法量化,但教案卻能明確表達,且知識輸出可以無限複製。」

 

茶教育

 

課程僅更動一個變因

透過洞察,比較口感與識別性

 

他怎麼寫教案和教學的?迥異用茶杯品茶香,湯家鴻用喝紅酒的高腳杯放入茶乾,讓學員聞香氣。「實質上,杯口縮緊可以聚香,也提升了形象。」他表示,每堂課可以讓學員一次品嘗到同種但是烘焙程度不一的茶。「從毛茶到焦茶一次品嘗,每次只更動一個變數,讓學員藉此多加比較,就能喝出其中差別所在。」

 

簡單說,從製茶工序到泡茶過程,基本上就在「香氣、口感和湯色」三個領域,改變一個變因,就會影響到一杯茶的顏色和韻味,透過一次一個變因的改變,去比較口感與識別性,「學員是有策略和架構地去學習。」湯家鴻補充。

 

「東方美人茶入口喉中有甜感,留有餘韻;而紅酒入口瞬間,兩頰內側會微呈酸味,相對來說,口感滑順輕盈,不管對台灣人或外國人來說,都是討喜的。」他分析兩者的區別,也點出東方美人茶的知識可以系統化,繼而推廣和輸出海外的關鍵。

 

玩味的是,喊著說「茶教育」要精品化,但卻非一條好走的路。第一堂開課時,現場坐了八個人,但實際付費者僅有一人,因為「喝茶為什麼還要學?」並非時尚課程,還花一小時一千元的學費,簡直是天方夜譚。

 

儘管如此,前兩年的「養客期」,湯家鴻亦不馬虎。他請來從茶業到美學等不同領域、超過十位顧問來上課,像是曾任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顧問黃正敏、長期關注台灣茶產業的旅美台灣茶葉大使許正龍等人。

 

同時也透過一堂五百元至八百元的體驗會和分享會,目前已培養約十五位種子教師傳承外,湯家鴻每次都會請學員填寫基本資料和上課想法,建立客戶茶愛好資料庫,也累積約二五○○筆資料,他打算透過大數據概念,打開企業訓練客製化的市場大門。

 

講茶征服「白地市場」

食品大廠、米其林餐廳都是門生

 

像是歌手殷正洋、行政院農委會前主委陳武雄與剛獲得日本清酒最高賽事冠軍的侍酒師張鴻亮等人,都是他的學生;而統一、味全、愛之味等大廠,連鎖茶飲如快樂檸檬也派人學習,可不可熟成紅茶董事長、總經理、執行長到高階主管等七人,也向湯家鴻取經學習;企業訓練像是六角國際、清心福全與春水堂等公司,全都在他的客戶名單中。

 

此外,獲得米其林二星的高級日本料理店祥雲龍吟,因為要帶動茶佐餐服務,同樣也請湯家鴻傾囊教學,甚至西班牙、智利Copahue Tea和日本新香醇、翔雲茶莊東京店也是他的客戶。「他的課程設計簡單易懂,會先從總體概況了解,再切入產業、茶葉分析等。」高級廚具公司中歆廚具主任、本身也是廚師的吳泓毅形容。

 

當然,課程僅花費四到六小時,就拿到一張證照會不會太快?湯家鴻也坦言,曾擔任過茶業改良場場長的陳國任,也曾提出相同的質疑。

 

「葡萄酒品評初級課程,平均也是三到六小時,一開始要從興趣建立起。」這是湯家鴻上課時,在學員回覆中得出的反饋。在逛台中國際茶、咖啡和烘焙展時,我們也巧遇一名曾是講茶學院學員,原本對茶世界是一張白紙的他,結訓後就到連鎖茶飲業者「京盛宇」台中店上班了。

 

「一杯茶,九七%來自於水,三%決勝於茶葉,我們就是要把那三%的價值發揮到極致。」這是湯家鴻最常說的話,也是公司LOGO象徵。當年的「逃兵」,至今將茶教育輸出海外,十月還打算到荷蘭、比利時開課,湯家鴻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同時,也讓台灣因為茶而被世界看見!

 

茶教育授課
湯家鴻(左)授課對象,從一般白領、指揮家到國際預測大師都是他的學生。
他將課程內容系統化,也吸引歐洲國家茶相關產業業者上門取經,
並於2017年來台上課,今年10月則請湯家鴻飛到當地講課。(圖片/湯家鴻提供)

 

延伸閱讀
從建築找到全球暖化的新解方!以木頭造屋取代鋼筋水泥,每年可望吸收上億噸二氧化碳
從建築找到全球暖化的新解方!以木頭造屋取代鋼筋水泥,每年可望吸收上億噸二氧化碳

2020-06-03

綠色金融:一個重新觀看世界和投資的角度
綠色金融:一個重新觀看世界和投資的角度

2020-06-02

為世界帶來效益、也替公司賺取收入 全球投資人關注的「科技向善」新浪潮
為世界帶來效益、也替公司賺取收入 全球投資人關注的「科技向善」新浪潮

2020-05-28

電商包裝永續模式的實踐
電商包裝永續模式的實踐

2020-05-26

NIKE以循環精神推出環保鞋! 從源頭減少浪費,用製鞋廢料玩出新設計
NIKE以循環精神推出環保鞋! 從源頭減少浪費,用製鞋廢料玩出新設計

202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