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條例》實施後,從普遍不看好變成全民運動,花敬群希望藉此讓都更程序更加明確化、生活化與標準化。
「連總統都在關心,今年要做多少案量?」內政部政務次長花敬群說。那是在二○一八年初,小英總統給了他一年衝到三二○案的目標,一九年底結算,當年就有四三三件申請案量,「我可以感受到市場熱度是加溫的。」
花敬群說的「案」,是指透過《危老條例》申請危老建物重建的案子。這項政策從催生到推動,他都是幕後要角。
一六年五月二十日,花敬群從學界步入政壇,那段時間正是台灣都更市場信心最低迷的時刻,受「文林苑」事件衝擊及容積獎勵限縮政策的影響,不僅大型建商對都更興趣缺缺,小型建商也因現金周轉壓力,紛紛退出都更市場。
在外界不看好都更的時空環境下接掌內政部次長,花敬群試圖解開盤根錯節的都更死結,但他未在強勢執行或屈就民粹的兩極路線上徘徊,反而在兩端拉扯之間,找到一條突圍之道。
政策曾遭唱衰,現卻大放異彩
一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他火速推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草案,簡稱《危老條例》,針對屋齡三十年以上危險或老舊建物,在全體所有權人同意下,可依此條例提出申請,只要二個月內就可快速啟動重建改造,比走都更審議程序平均約十六個月快上許多,且政府加碼稅捐減免及容積獎勵,預估全台至少五十萬戶可受惠。
回想推動過程,花敬群對《今周刊》坦言,當時很多人並不看好,但「我就是要讓團結的社區,有一條都更高速公路。」就這樣從零開始,第一個月全國僅九件申請案,第一年結算後有一三六案,但接續兩年都以超高速度增長,讓花敬群堅信危老是走在對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