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一項數據模型預估,COVID-19(武漢肺炎)在台灣的疫情本周將9成結束,並將在5月7日百分之百結束,東亞大多數國家可望在5~6月落幕,全世界則將在12月初結束。
但開發這個模型的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數據驅動創新實驗室主任羅建曦警告,這個數據模型純粹是研究性質,並且有錯誤空間。
若大家根據模型預測的各國疫情結束時間而過於樂觀,防疫態度可能放鬆,恐導致疫情捲土重來,大家一定要小心。
根據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數據驅動創新實驗室(DDI Lab)於26日提出的更新預估,武漢肺炎在台灣轉折點出現在3月24日,本月17日已經97%結束、26日達99%,並將在5月7日完全結束。
若觀察其他東亞國家,南韓、澳洲、紐西蘭、越南的疫情預估將在5月先後落幕,泰國及馬來西亞在6月;確診案例不減反增的新加坡要到8月,日本更得拖到9月。
至於重災區的歐洲,德國、西班牙及法國的疫情,都可望在8月落幕,美國及加拿大也是。
羅建曦在說明這個數據模型開發原理的專文中提醒,「讀者必須謹慎看待任何預測結果,不論使用了什麼模型或數據」,因為「未來總是不確定的,就像在2019年10月或11月,沒有人預測到會爆發COVID-19疫情」。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別以為病毒會在夏天消失
此外,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三位得主之一的日本微生物學家、現年84歲的大村智,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直言,大家別以為夏天高溫就能讓引起武漢肺炎的新型冠狀病毒完蛋,這場抗疫將是一場延長賽。
他說:「與流感不同的是,新冠病毒應該不是季節性的疾病,看看非洲就知道了,病毒在那兒偏熱的氣候裡還是在成長,我擔心大家將面對一場更長的抗疫戰爭。」
「最大(防疫)錯誤並非是像中國證實出現第一批案例時,就實施那些抑制疫情擴散措施,而是根本不應該隱藏傳染病的資訊,快速揭露資訊攸關未來防疫的規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