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還沒沒無聞的外溢保單,去年大獲保戶青睞,除了讓保戶有保持健康的誘因,壽險業在後儲蓄險時代另闢戰場,或許也是一大原因。
主打愈健康生活、保單CP值就愈高的外溢保單,2019年在壽險業者、金管會力推下,保費收入高達8.16億元,較2018年增逾8倍,瞬間成為市場熱議的話題。
這類商品讓保戶興起健康預防意識,也能回歸保險保障本質的商品類型。
效益不小! 可能取代健康險
壽險業者指出,外溢保單未來可能有機會取代傳統的健康險,顯然外溢保單對於保戶和保險公司的效益,或許比外界想像的巨大。
所謂的外溢保單,幾乎是健康險險種,透過保戶身體力行降低健康風險,像是定期健檢觀察數據是否改善、健走達一定步數等,以達到保費抵減或保額增加的獎勵機制。不過在2018年以前,都是雷聲大雨點小,2018年的投保件數和2017年幾乎持平,僅勉強突破萬件,初年度保費收入也僅有8839萬元。
但2019年卻出現爆炸式成長。淡江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郝充仁點出兩大原因,第一是科技進步,有些外溢保單需要配戴的計步裝置的成本愈來愈低,再來是壽險公司蒐集的數據變多,對於以往摸黑制定的外溢保單定價策略,也愈來愈有想法。
另外,也有市場直言,這與金管會祭出嚴打儲蓄險、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有關。當責任準備金利率變低,壽險提存責任準備金的壓力就會變大,「把原本該買儲蓄險、或儲蓄險到期的資金引進來外溢保單,保戶有誘因、壽險財報也能更透明務實,算是兩全其美。」
南山人壽產品發展暨精算副總經理陳維新也表示,保險業未來將面臨制度的挑戰,保費收入只會計算與保險相關的成分,所以未來保險推廣,會更回歸到保險本質。
另外,當壽險業獲知更多保戶的健康資訊,發行外溢保單一定會愈來愈積極,也能幫助保險業在「分眾行銷」趨勢下,優體、弱體保單的條件制定。郝充仁更認為:「數據是未來的黃金。」這將讓保險業與醫療院所的合作,將有更多可能。
保費有差? 慎選內容最重要
但最重要的是,還是要先讓保戶埋單。因為外溢保單主打保戶達到壽險業者制定的標準,就可以獲得回饋。市場上就盛傳,壽險業者會先將保費調高,避免過多保戶獲得獎勵而讓業者沒有賺頭,甚至還傳出,外溢和一般保單的保費,最高可以差到6倍以上。
對此,公勝保經襄理陳敬仁認為,用較貴的終身還本型外溢保單和1年1期的定期型保單相比,確實差距非常大,但其實這和外溢並沒有相關,且也是有相對便宜的外溢定期險保單。
像是35歲的女性,投保遠雄人壽1年期定期壽險主約加上重大傷病險(100萬元保額)的保費,就會和台灣人壽終身型外溢保單(100萬元保額)的保費差到6倍以上,但若是其他外溢定期險和一般保單的費率相差不會那麼大。
不過市面上畢竟沒有兩張保障一模一樣的保單讓保戶比較,僅比較費率有失偏頗,還是要看保障內容是否為保戶所需。
陳維新建議,保戶可先了解保單的外溢機制是否真的對自身有幫助,再來因為健走類型的外溢保單,目前並沒有足夠的數據可證明「健康」與「走路」關聯度高,業者對於這類的外溢保單會有較多保留,但如果是健檢型的外溢保單,證據較充分,折扣就可以比較大。外溢保單就其設計目的與費率,對保戶與業者都立意良善,民眾不妨多多關注這類商品的後續發展。 …(本文節自財訊604期,詳全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