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走,對台灣石化產業投入巨大變數!輕油、天然氣、煤化工三大製程,其成本結構出現劇烈的變動。此一役,誰才是低油價石化產業新局的贏家與輸家?
牽一髮動全身,原油暴跌,不只是加油更便宜而已!對整個塑化業上、中、下游而言,彷彿是一場重新洗牌的新牌局,有人抽到鬼牌,有人拿到好牌。
台灣雖不產油,百分之百仰賴進口,但我們卻擁有從上游烯烴煉製、中游聚化、烷化、酯化,到下游各種塑膠、橡膠製品的完整產業鏈。據工研院統計,光是中游這一段,台灣塑化業去年的產值就高達一.八五兆元台幣,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成比重。
大體而言,一桶原油中,約四成用在十發電,四成用在運輸用燃料,二成用來做石化業使用的原料。
原油經過煉製後,可做成重油、汽油、柴油,以及一種叫作石油腦(又稱輕油)的產品。石油腦再進一步煉製,可做成乙烯、丙烯、丁二烯與芳香烴這四種石化業所需的最基本原料。其中,又以乙烯為重中之重,如果把石化業比喻成烘焙業,乙烯就像石化業的麵粉。
煤化工、頁岩油 成本優勢流失
隨著煤化工與頁岩氣的出現,打破了由輕油製造乙烯與丙烯的獨家局面。原油產量不豐、但煤炭蘊藏量極豐富的中國,為了達到基本石化原料自主的發展目標,過去十幾年來,大力推動煤化工工業。煤化工製程生產的乙烯與丙烯具有低成本優勢。同樣的,美國挖到大量頁岩氣,頁岩氣富含比傳統原油油井高一倍以上的乙烷,製造乙烯與丙烯也深具成本優勢。
然而,過去一年來,布蘭特原油重挫三三.八%,中國煤炭僅下跌五.五%,美國天然氣則下跌二五.八%。煤化工與頁岩氣製造乙烯與丙烯的優勢,在這波油價暴跌中已逐漸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