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全台多處風景區出現人潮,引發大家對於國內出現COVID-19(武漢肺炎)群聚感染的憂慮。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呼籲,若大家不想最終走上封城,民眾需要進一步擴大社交距離,且餐飲業也有責任,並點名連鎖咖啡廳應該特別落實。
他也呼籲政府需要開始思考,「如果本土感染人數跳升」,如何錯開大家上班上學及通勤的時間,甚至及早規劃個別縣市,甚至是全國停班停課的配套措施。
詹長權今(6)日在台大公衛學院每周疫情說明會中做總結時,針對清明節四天連假國內湧現的旅遊人潮,提出四點對策建議,目標都是為了做到社交距離極大化。
第一,以至少2公尺距離,規定在長照機構及據點的室內活動總人數。
第二,以至少1公尺距離,規定在交通工具或室內集會的活動總人數。
第三,調整上班、上學、通勤、開會的時間及空間,以符合總人數上限。
第四,提前規劃個別縣市或全國停班停課的配套措施。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提出因應當前疫情的非藥物防疫建議。(圖片來源:台大公衛學院直播影片截圖)
他說:「還是要呼籲社會要極大化社交距離,(如果)沒有要做到大型封城、封國,(這就是)我們可以現在做到的。」
「特別是我感覺,特別擁擠的連鎖咖啡店,它們有責任要把這個做起來,我看到有規模的餐廳開始做餐桌、座位的調整,覺得中型的咖啡廳,政府要特別去強調,尤其是在台北都會區,應該要特別落實。」
詹長權最後也提到,若大家都做到以下這四件事,就能降低病毒傳播速度、減少感染人數,也就是避免群聚、保持安全距離、勤洗手及戴口罩。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分析,本土個案的警戒值是每周出現20例確診以上。(圖片來源:台大公衛學院直播影片截圖)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則根據今年以來台灣的境外移入數及本土感染案例變化的時間軸,提出台灣接下來發生社區感染機會不大的兩個觀察指標,第一是每周累計新增的本土感染案例不超過20個;
第二,只要本土傳染個案數不超過確診總數12%,「可以預期不會出現第二波流行」。
陳秀熙說:「即使有些個案可能因為居家隔離不落實,而產生小部分的本土感染,但它不會造成社區爆發流行,只要它的百分比是在12%以下。」
台灣出現社區感染的風險 就看這兩個指標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昨天晚間國內共有363例確診,其中312例為境外移入,51例為本土病例。
陳秀熙也說:「清明節的這波群聚會不會引起感染?我們必須看未來兩周發展。即使有小型群聚感染,希望台灣的減害計畫(戴口罩、減少大型活動、保持社交距離、大眾運輸系統監測等),一定會阻斷社區的第一波流行,而不會像國外一樣出現第二波的社區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