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國家級警報」這11風景區要注意!4旬獨居男味、嗅覺喪失 指揮中心再納「腹瀉」為通報定義

「國家級警報」這11風景區要注意!4旬獨居男味、嗅覺喪失 指揮中心再納「腹瀉」為通報定義

林依榕

健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播

2020-04-04 14:1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再添7例,6例境外移入、1例為本土病例。另外,因應清明連假人潮湧現,指揮中心也於上午發布「國家級警報」,呼籲國人前往此11風景區必須遵守「社交距離」及配戴口罩。

▲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列表。(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表示,本土個案為40多歲男性(案352),近期無出國史,3月30日出現發燒症狀至診所就醫,4月1日因味覺及嗅覺喪失至同一診所就醫,隔天再至醫院就醫後收治住院並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衛生單位調查,個案獨自居住,平時活動地以住家及工作地為主,將進一步調查相關接觸者,以釐清感染源。

 

而今日新增之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2男4女、年齡為20多歲至6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15日至4月2日,發病日介於3月16日至30日。發病前活動地為瑞士、美國、德國、英國及南美洲。

 

其中案350,於3月12日至18日至美國工作,返國時因與案197及案202(赴美國探親之夫妻)搭乘同班機因此列為接觸者,案350居家隔離期間,於3月30日出現輕微腹瀉情形,4月1日出現輕微胸悶症狀,於4月2日居家隔離期結束後,自行前往醫院就醫並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

 

此外,案355於2月20日至3月25日參加南美旅遊團,因與案259及331同團列為接觸者,無疑似症狀,居家隔離期間於4月2日由衛生單位安排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該旅遊團截至目前共計3人確診。

 

 

確診病患腹瀉愈來愈多! 指揮中心:「腹瀉」納「通報定義」


我國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截至目前累計355例,分別為304例境外移入及51例本土病例,而確診個案中5人死亡、50人解除隔離,其餘持續住院隔離中。

 

不過隨著確診案例中,有越來越多患者出現腹瀉症狀,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已將腹瀉納入最新的感染通報採檢定義中。

 

莊人祥指出,腹瀉納入通報條件後,專家會議小組的決議為不明原因腹瀉,但是此定義還需要考量其他公衛條件,且納入後也需要經過行政作業流程;另外,針對新增腹瀉的通報定義,他說明並不會針對先前所有通報案例進行回溯,至於是否曾有出現腹瀉症狀,必須要再重新採檢。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圖片來源:截自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直播)

 

清明連假首發「國家級警報」 這11風景區要注意


由於現值連假期間,國內各大景點湧現旅遊人潮,指揮中心上午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傳染病警示訊息發送系統」發送訊息,盼出遊民眾注意。

 

指揮中心表示,針對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花蓮東大門夜市、嘉義文化路、台南關子嶺、虎頭埤、烏山頭水庫及湖境度假會館等埤塘風景區、高雄興達港、旗山老街、雲林北港朝天宮等10個觀光景點,民眾應遵守「室內至少保持1.5公尺及室外1公尺」以上的社交距離,否則請戴口罩,並勤洗手,若有身體不適請戴口罩立即就醫。

 

另外,屏東縣南州鄉以南(含墾丁觀光景點),指揮中心也提醒民眾出遊時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則應配戴口罩,保護自己及他人。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墾丁附近景點人潮過於擁擠,指揮中心呼籲請國人暫勿前往,並請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以上距離,否則請戴口罩。若身體不適請戴口罩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有問題請打1922連絡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人潮擁擠的墾丁。(此為示意圖,圖片來源:達志)

 

而指揮中心也再次提醒,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時,應全程配戴口罩並配合體溫測量措施,勸導不聽最重罰新台幣1萬5千元;出入景點時應與他人保持室內外社交距離或配戴口罩,並做好個人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若身體不適則在家休息,共同維護國內防疫安全。

延伸閱讀

婦人4度就醫才確診 蘇益仁:境外移入破洞已現
婦人4度就醫才確診 蘇益仁:境外移入破洞已現

2020-04-04

桃市居家檢疫卻傳憾事!2民眾陳屍租屋處 鄭文燦深夜發文回應了
桃市居家檢疫卻傳憾事!2民眾陳屍租屋處 鄭文燦深夜發文回應了

2020-04-04

三連挺!美國務院稱台「防疫領袖」 力推應恢復WHA觀察員身分
三連挺!美國務院稱台「防疫領袖」 力推應恢復WHA觀察員身分

2020-04-04

謝金河:瑞幸咖啡的一場遊戲,一場夢!
謝金河:瑞幸咖啡的一場遊戲,一場夢!

2020-04-04

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只要無欲無求就能選擇「躺平」?9理由告訴你:一場黃粱美夢罷了
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只要無欲無求就能選擇「躺平」?9理由告訴你:一場黃粱美夢罷了

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