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一場SARS風暴,讓當時的和平醫院7名醫護人員失去寶貴生命;當年的慘痛教訓,讓現在的聯醫和平院區更謹慎因應疫情,藉由提前部署規畫,執行台北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醫院」重任。
「在(去年)12月的時候,我們就有預感,這次的疫情不容小覷,心裡警鈴聲大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院長黃弘孟說:「17年前,我們被咬過一次,非常敏感。」
讓黃弘孟等醫護人員敏感的,是2003年4月的和平醫院(現為聯合醫院和平院區)封院事件。當年,和平醫院因讓1名患有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患者,長時間待在完全沒有隔離的急診室中,造成多名醫護員工、病患滾雪球般地交叉感染。之後,為了阻絕感染源,台北市政府又驟然封院,最終造成150人感染發病,包括7名醫護在內,共35人死亡的憾事。
當年SARS疫情過後,衛生署(現為衛福部)痛定思痛,將和平醫院A棟7至9樓重新整備,設置77間、共119床負壓隔離病房,並升級為針對流行疫情調度的「感染症專責醫院」。
關注「不明肺炎」 落實SOP、聽候待命
2017年,北市府再耗資億元,將A棟9樓重新整建為最高規格的1人1室負壓隔離病房,每個病室可維持負壓至少為8Pa、每小時可抽換氣12次,最多能同時收治29名高傳染性疾病患者;7、8樓則改為配置微負壓設備的呼吸照顧與一般外科病房,若有需要也可調度為符合負壓隔離需求的病房。
2018年翻修完成時,黃弘孟根本沒想到,新落成的病房會這麼快就派上用場。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前,A9病房僅收治少量結核病、愛滋等高傳染性患者;但去年12月底,感染科主任胡伯賢在全院會議上主動提出應關注「中國不明肺炎」發展後,再加上今年1月2日,疾管署也呼籲轄區醫院落實TOCC問診、提高感染管控措施,讓曾吃過SARS苦頭的和平院區團隊繃緊神經。